中国出口技术构成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出口产品的传统分类法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贸易形势,为此我们利用Rodrick(2006)提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重新分析了中国的出口构成。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很不均衡,在不同技术类别产品的出口,中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其次为中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技术结构的变化上,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构成几乎没变,具体表现为中国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的速度相近。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依然较低,且存在向发达国家靠拢的趋势。对于国内外学者反复提到的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特殊性,我们认为这是一国存在加工贸易的一般情况。中国大部分的出口贸易是,外商独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且这部分贸易主要是零部件产品的贸易,大多存在于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在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我们发现人力资本对改善中国出口技术构成的作用较大,仅次于基础要素禀赋对中国出口技术构成的决定作用。其次,增加国内的研发投入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从国外引入新技术的方法对中国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原因在于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要等到国内消化吸收以后才能起作用,而该国吸收国外新技术的能力取决于该国国内的人力资本。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应当从国内影响因素的改善出发,提高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是通过引入国外的资本或技术设备,寻求技术的溢出效用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大多发展中国家是通过引入国外资本或技术设备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然而这对中国并不适用,因为中国已经历过这个阶段。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不同类别产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以中技术产品的出口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中高技术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次之,之所以会出现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于中技术产品的出口,也是由于在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式中加工贸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