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马头铜钼矿容矿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摘要】:安徽省池州市马头铜钼矿位于下扬子板块北缘,属于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带与皖南加里东造山带的交接部位。自震旦系到第四系均很发育,仅缺失中下泥盆统、下石炭统部分地层。在印支期后本区发育北北东向褶皱及断裂构造,印支晚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复合,构成了本区网格状构造的基本格架。区内岩浆活动强烈,Cu、Mo矿体赋存在马头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和志留系中统坟头组的接触带内外,受岩体及围岩中的密集节理带发育程度控制。
本文对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节理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研究区铜钼矿赋存条件和容矿构造的发育特征,系统测量统计了容矿节理的产状,应用极射赤平投影等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绘制出矿体的水平投影图、剖面图以及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分布图,研究取得如下认识:
1、区域内发育包括西峰庙一马头断层在内的系列平移走滑断层,走向N—S至NNE—SSW方向,反映的本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为NNE-SSW,最小主应力轴方向为NWW-SEE,倾角近水平,中间主应力轴近直立。容矿节理构造性质为张节理、活动期次为一期、优势产状为走向NE15。,倾向NW285。,倾角87。,反映的古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轴(σ1)的方位为15。,最小主应力轴(σ3)的方位为105。,中间主应力轴(σ2)的近垂直。容矿节理与导矿断层受到同一构造期同一构造场控制。
2、研究区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重大影响,成矿期发生在燕山晚期。印支期,古构造应力场以N-S向为主,该期构造带呈E-W向至NEE-SWW向大致平行展布。燕山运动期,古构造应力场从初期的NW-SE方向,逐渐扭转成NNE向强烈左旋剪切构造应力场,发育一系列NNE到NE褶皱和逆掩断层。西峰庙-马头断层(F1)被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后,受NNE向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断裂端部应力集中,导致张性节理的规模发育。
3、马头铜钼矿矿液的导矿通道是F1深断裂,容矿构造是F1断裂端部的张性节理。矿化体的品位和形状与张性节理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范围成正相关,并与应力集中与否吻合较好,可以作为找矿依据。
|
|
|
|
1 |
杨海明,池三川;构造应力场对地球化学场的控制作用——以广西南丹芒场锡多金属矿田为例[J];现代地质;1990年02期 |
2 |
李少游;广西灌阳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3 |
华保钦;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J];沉积学报;1995年02期 |
4 |
夏根宏,张树勋;甘肃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
5 |
闻则刚,王正尚,杨马陵;广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模拟计算[J];华南地震;2001年03期 |
6 |
张凤鸣;许晓艳;刘铁军;张世忠;孙文彬;;应用震源机制解分析依兰-伊通地堑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J];东北地震研究;2005年04期 |
7 |
张向红;杨斌;周俊喜;刘洪春;;祁连山中段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J];高原地震;2005年04期 |
8 |
王鸿燕;刘梁;甄娟;;重力场转换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
9 |
孙小龙;刘耀炜;晏锐;;利用水位资料反演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变化[J];地震;2011年02期 |
10 |
邓起东
,张裕明
,许桂林
,范福田;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1979年01期 |
11 |
李愿军;郯庐断裂带中段构造应力场有限单元反演[J];地震研究;1984年04期 |
12 |
赵从俊;杨日畅;田晓燕;;川东构造应力场与油气富集规律探讨[J];石油学报;1989年02期 |
13 |
徐文龙;陕西北秦岭中段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1991年02期 |
14 |
陈益明;岳阳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J];华南地震;1991年03期 |
15 |
钱光谟;莫时旭;王永和;雷武明;;河北三家金矿区构造研究及找矿方向[J];矿床地质;1993年02期 |
16 |
邓军,方云,周显强,董军社;胶东半岛西北部金矿带成矿构造应力场及成矿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年01期 |
17 |
许才军,张德涵;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若干问题的探讨[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8 |
魏柏林,徐辉龙,谢明富;东南沿海地震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J];华南地震;1996年04期 |
19 |
梁海华,丁中一,潘懋,侯建军,郑文涛,刘锡大;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数值模拟分析[J];地震地质;1997年04期 |
20 |
曾联波,田崇鲁;构造应力场在隐蔽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现代地质;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