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盈利预期与市场反应
【摘要】:盈利预测信息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参考的重要信息。学界目前主要从外部的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等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内部的资产规模、经营业绩、股权结构等角度研究其对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实际中虽然有许多因素会对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产生影响,但对成本的预测是对盈利进行预测的必要条件。随着当今对成本行为的研究发现,企业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并不呈完全的线性关系,由此对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习性假设提出了挑战。有学者实证研究表明,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这种特征被称为成本“粘性”(Anderson,2003;孙铮、刘浩,2004;孔玉生等人,2007)。而Dan Weiss (2010)则首次研究了企业成本可能存在的反粘性现象(anti-sticky costs)。那么当企业成本粘性或反粘性程度越大时,盈利预测的难度是否会增加,并影响盈利预测准确度?分析师又对此是否会更加关注呢?此外,当资本市场又是否能意识到成本粘性及反粘性程度对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从而当公司出现盈余惊喜时,资本市场作出的反应会稍弱?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制度背景进行分析与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9-2010年上市A股制造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在控制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特征、行业、盈利预测相关因素后,公司成本粘性或反粘性越大,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越低,但本文未检测到成本粘性及反粘性与管理层预测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中国成本粘性及反粘性程度尚未成为影响分析师关注的重要因素。此外,资本市场的累计异常回报与盈利预测误差成正比。只有当公司成本呈现粘性特征时,市场能意识到成本粘性对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粘性越强,市场对盈利预测惊喜反应越弱。此外当公司出现正向盈余惊喜(实际盈利高于预测盈利)时,市场也能意识到公司的成本粘性及反粘性程度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度的影响,并且.成本粘性或反粘性程度越强,市场反应越弱。
本文从成本角度研究了盈利预测的相关问题。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文献的空白,且在实务中能更好帮助信息使用者利用企业财务报告来作出决策。此外,本文同时研究了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两种情况,并借鉴了Dan Weiss (2010)发明的新型测量方法,能直接从公司角度计量出公司成本的粘性和反粘性的程度,从而支持了本文后续的一系列研究。该种计量方法的引进能为国内学者对成本习性的研究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