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110和PLCγ1在B细胞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
【摘要】:B细胞是淋巴细胞中通过分泌抗体而参与体液免疫的一类重要的细胞亚群。B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多步骤,循序渐进并且受到严格调控的过程。胚胎阶段的B细胞的发育最初在胚胎肝脏中完成,随后转移至成年个体的骨髓中。在骨髓中,B细胞经历pro-B细胞,pre-B细胞,immature B细胞阶段后发育成熟进入外周淋巴器官脾脏中,继续经历transitional B细胞阶段发育至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在遭遇抗原后发生抗原和B细胞受体结合并激活B细胞,活化的B细胞在B细胞受体信号引发的一系列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调控后成为具有强大抗体分泌能力的效应细胞浆细胞,另一部分活化的B细胞则转化为记忆B细胞,为提供快速的二次免疫应答提供帮助。
为保证B细胞在能快速识别外源抗原从而有效地启动免疫应答反应的同时不会对机体自身的组成部分展开攻击而造成损伤,免疫系统采取了克隆删除、受体重新编辑和B细胞无反应性等一系列针对自身反应B细胞的阴性选择机制保证自身免疫耐受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B细胞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引发的BCR信号通路在决定B细胞进入阴性选择的方式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研究Bcl10在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阴性选择机制方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考察Bc110缺陷小鼠脾脏中无应答B细胞的数量和体内细胞凋亡水平,我们发现在Bcl10缺失条件下,无应答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并且在脾脏所有B细胞类群中仅无应答B细胞在缺失Bcl10表现细胞凋亡水平上升,显示在Bcl10缺失条件下自身反应性B细胞无法保持无应答B细胞类群,而是进入细胞凋亡程序而被克隆删除。在IgHELtgsHELtg这样一种研究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诱导无应答过程的小鼠模型中我们也观察到了同样的表型。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用自身抗原HEL或anti-IgM刺激B细胞,在缺少Bcl10条件下B细胞呈高水平细胞凋亡。分子水平的实验证明,Bcl10缺失后BCR受体交联不能有效诱导B细胞表达促细胞存活蛋白Bcl-XL和A1,导致自身反应性B细胞因缺乏生存信号而被克隆删除。因此,Bcl10通过调节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细胞存活和凋亡决定了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阴性选择机制。
本论文第二部分为研究一个BCR信号通路中非常重要的信号蛋白PLCγ2的异构体:PLCγ1在B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尽管现有研究认为PLCγ1主要参与TCR和其他生长因子受体的信号通路传导,PLCyl在B细胞发育早期的高表达量显示它对于B细胞发育早期可能起到了重要调控作用。利用造血系统特异性Cre表达系统MxCre和PLCγ1flox杂交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入μMT小鼠后的嵌合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我们考察了B细胞特异性PLCγ1敲除对于各个B细胞类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细胞特异性的PLCγ1敲除导致嵌合小鼠脾脏和骨髓中mature B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和数量显著下降,然而在脾脏中生发中心的B细胞的比例增加。后者导致B细胞特异性PLCγ1缺失的嵌合小鼠在参与免疫应答反应中反应增强,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增加。另外,B细胞特异性PLCγ1缺失的嵌合小鼠表现出一定水平的自身抗体的增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倾向。因此,B细胞特异性PLCγ1缺失影响了mature B细胞的产生和natureB细胞所参与的免疫应答反应。
|
|
|
|
1 |
黄蓓,车东媛,张婉蓉;缺氧内皮细胞培养液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2 |
魏虎来,裴新燕,姚小健;T-AK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年04期 |
3 |
吴铭,孙雄飞,徐肇明,张新友,李富荣,王兴根,陈晓琳,林海清,文鸿光,孙璇,宋通微;基于细胞表型异常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前体B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年04期 |
4 |
段玉芹;程立军;郭兰涛;张素欣;陈彦平;陈中;;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表型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
5 |
魏开鹏;潘兴南;王崇国;;两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2期 |
6 |
冯明利,雍宜民,沈惠良,胡怀健;bFGF对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的胶原合成和稳定细胞表型的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7 |
秦建平;蒋明德;;肝星状细胞的表型及调控与肝纤维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7期 |
8 |
程欣;体外肿瘤细胞引起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和移动性的变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6期 |
9 |
钟华,韩宝惠,董强刚,冯久贤,包国良,沙慧芳,苏建中;肺癌胸腔积液中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功能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8期 |
10 |
刘廷;原公强;于滨;董晓光;;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前膜的观察及细胞表型的检测[J];眼科新进展;2009年10期 |
11 |
卓莉;蔡广研;刘伏友;傅博;;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的增龄性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1期 |
12 |
胡朝英;钱柳;程伟志;黄秋愉;汪萍;余奇文;张继英;陈雪华;张冬青;;γδ T细胞诱导与分化的初步研究-Ⅰ[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4期 |
13 |
李莉;王元和;张玲珍;胡东平;张浩;连兆瑞;孔宪涛;;大肠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及表型特征[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2年06期 |
14 |
王亦菁,金岩,史俊南,贺慧霞,杨锐,周泽渊,王彦亮;人牙髓干细胞培养及其细胞表型的分析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15 |
蔡广研,陈香美,高波,张雪光,师锁柱,王兆霞;衰老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表型转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8期 |
16 |
张学荣;蒙怡;舒雨雁;韦敏;石庆秋;徐阳曦;;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3期 |
17 |
余莉;戴育成;李洁;邹湉;;白血病细胞源树突状细胞功能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
18 |
刘运洪;孟明耀;解燕华;刘莹;魏传钰;侯宗柳;;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前后细胞表型与细胞毒活性相关性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5期 |
19 |
李晓玲;朱旅云;赵芳;;脐带Wharton's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
20 |
张宏伟;刘宇;杨野;张强;;c-Fos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及迁移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