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运行机制与政策研究
【摘要】:研究型大学已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为了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技术转移组织,推动大学的科技创新向产业转移。然而,由于体制背景和发展阶段不同,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其效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取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方法等,对三国的著名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与政策进行比较案例分析,以期总结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运作的经验与教训。首先,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作为案例,以探析美国公立和私立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体制上的异同,指标主要有技术转移的内外部驱动因素、技术转移组织的架构和运行机制、知识产权政策和技术转移收入分配体系。其次,为探讨日本政府颁布系列技术转移政策对校企合作的推动作用,以东京大学作为案例,分析其技术转移组织、运行机制、研发活动和收益分配政策,证实日本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传统的非正式个人网络向正式的校企联盟转变。再次,对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行调研,主要从技术转移机构员工、转移流程、大学政策和学科结构等方而,分析国内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现状以及导致其技术转移效率较低的原因。最后,针对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制定合理的技术转移政策推动科技创新的变革,保障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独立高效运作,促使技术商业化运作流程紧密有效,并确保大学政策对研究人员和参与技术转移员工的激励性。
本课题属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比较创新体制的视角”的子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