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探索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追求是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实际是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供给的空间表达,本质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利益平衡的结果。随着公共需求的分化,多元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将长期并存,而实现公共产品的均衡供给的关键是平衡多元化利益关系。本文借鉴公共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探索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并从经济学视角为城市规划顺应社会经济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本文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重点,思路、方法、研究思路框架。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做界定和介绍,并回顾相关研究的进展,提出本文论点。第三章,应用公共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理论角度探讨如何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协调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相互关系,以及多元化的需求影响下的多元供给机制并存的必要性,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三种供给机制的特征及利益倾向,并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协调三种机制的措施。第四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五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机制的缺陷,指出当前政策设计和制度调整的本质是公共利益平衡与再分配。因此建立相应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和生产者激励制度。第六章,结合公共经济学观点以及城市规划新的发展趋势,指出为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应建立多元利益协调机制,保障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与适应性,为寻求多元利益的平衡提供可行性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