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星  
【摘要】:本课题通过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蛛网膜下腔二次注血模型,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SAH后p38MAPK在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时相;(2)给予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SAH后血管壁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3)给予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SAH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第一部分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目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是近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热点。p38MAPK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组织细胞的生长、存活、分化、凋亡及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旨在研究实验性SAH后p38MAPK在血管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时相,以及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脑血管痉挛是否得到改善。 方法:第一组实验中,48例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SAH3天组(n=6),SAH5天组(n=6),SAH7天组(n=6)。采用SAH模型为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分别于第一次注血后第3、5、7天,处死SAH组动物,取基底动脉标本。第二组实验中,24例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SAH组(n=6),SAH+DMSO组(n=6),SAH+SB203580组(n=6)。动物模型同第一组实验,于第7天处死所有动物,获得基底动脉标本。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壁组织中总p38MAPK、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总ATF2及磷酸化ATF2的水平。活体灌注后HE染色测量基底动脉管腔面积。 结果:(1)SAH后兔基底动脉p-p38MAPK与P-ATF2的水平在SAH后第3天即有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高峰,第7天略有回落;(2) SB203580可明显降低SAH后p38MAPK、ATF2磷酸化水平,抑制了p38MAPK通路的活性;(3)SB203580明显缓解了脑血管痉挛。 结论:p38MAPK的活性在SAH后痉挛血管中明显上调,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壁炎症反应的作用 目的: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以及维持的重要因素。p38MAPK信号通路是参与调控组织细胞炎症反应的重要通路。本实验旨在研究应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齐(?)SB203580对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血管壁组织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48例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SAH组(n=6),SAH+DMSO组(n=6),SAH+SB203580组(n=6)。动物模型同第一组实验,于第一次注血后第7天,处死所有动物,获得基底动脉标本。RT-PCR法测定血管壁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CAM-1、VCAM-1的转录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壁组织中炎症细胞相关抗原CD4、CD68、MPO的表达。 结果:SAH后第7天兔基底动脉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CAM-1、 VCAM-1的转录活性均明显增高,炎症细胞相关抗原CD4、CD68、MPO的表达增多。SB203580可明显降低SAH后血管壁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活性和炎症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 结论:SAH后血管壁组织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应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明显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水平。 第三部分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p38MAPK信号通路是调控组织细胞凋亡的重要通路。本实验旨在研究应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实验性SAH后基底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方法:48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SAH组(n=6),SAH+DMSO组(n=6),SAH+SB203580组(n=6)。动物模型同第一组实验,于第一次注血后第7天,处死所有动物,获得基底动脉标本。Western-blot法测定血管壁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SAH后第7天兔基底动脉组织中;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高,TUNEL法染色血管内皮细胞阳性染色明显增多。SB203580可明显降低SAH后血管壁组织中caspase-3的活性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结论:SAH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应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明显抑制SAH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秀峰;;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17期
2 陈果;马颖;程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检测对脑血管痉挛的预测性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10期
3 韩霞;张洪涛;吴铭辉;;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血管痉挛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4期
4 程巧玫;郭志松;;非等量脑积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6期
5 李玉芳;吉沛;;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28例[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19期
6 樊剑;丁良儒;魏蕾;;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J];吉林医学;2008年15期
7 邓海波;刘一尔;伍龙;吕平;李文华;;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年10期
8 邓海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J];内科;2008年04期
9 何宗泽;黄光富;;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10 刘菁;;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9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8期
11 韩炳升;李忠刚;姜九玲;;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随机抽样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3年05期
12 欧明辉;;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9年02期
13 高心保;郭景鹏;王虎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7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2期
14 王明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评价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年12期
15 贾莉;孙保亮;张磊;;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1期
16 曹铭华;熊福水;吴明超;高黎明;;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20例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年06期
17 陈绍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12期
18 翟嘉宾;;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9期
19 赵炜疆;Rho激酶与脑血管痉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0期
20 赵江明;杨毅;丁稚鹰;周本秀;孙柏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芳;田小玲;陈雅萍;;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护理体会[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代垠;肖顺武;张学军;任光阳;王玉玉;刘同华;李刚;李毅;吴海涛;;ICAM-1和细胞凋亡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乔丽蓉;王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经颅彩色多普勒改变[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姚选军;胡春洪;于涛;陈杰;范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T灌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李冉;高俊玲;田艳霞;;GLU/ERK通路在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张志文;薛菁晖;李安民;傅相平;闫润民;郭晓明;查韡光;刘爱军;易林华;梁树利;杜程刚;;Trapidi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薛菁晖;张志文;李安民;傅相平;闫润民;郭晓明;查炜光;刘爱军;易林华;梁树利;杜程刚;;Trapidi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王林;史继新;刘伟国;傅伟明;沈宏;杨小锋;;一种新型的无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高春恒;张华;冯东侠;叶富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痉挛[A];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孙雷涛;宋锦宁;;蛋白激酶C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痉挛的调控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星;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荆朝晖;自噬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李响;CT灌注技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缺血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施贤清;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保护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5 张卫光;mTOR抑制剂缓解比格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志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世波;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及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脑微循环调节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8 范晨;一种新的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建立及脑血管痉挛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陈泽军;p38MAPK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冀勇;SAH后PKC、NF-kB和ICAM-1表达变化及其与CVS发病机理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炜;葛根素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游鸿海;细胞色素C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谢丽华;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孙林;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吴琪;蛛网膜下腔出血后Nrf2-ARE通路于血管中表达及与脑血管痉挛相关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黄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表达水平及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张明铭;中西药对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王芃;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血管痉挛[D];吉林大学;2005年
9 庞宇琛;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黄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 王慧颖;我国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重要进展[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2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韩雪;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1年
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余剑波;“霹雳样”头痛,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姜雪松;哈医大研究脑血管痉挛获突破[N];哈尔滨日报;2011年
5 麦迪信;皮肤测试 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赵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樊哲江;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防复发[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王惠英 臧海玉;精神异常者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龚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程伟进;为何手脚灵便也中风?[N];大众卫生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