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层状氧化物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日益短缺,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关注重点,其中热电转化技术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之一。热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热电材料以及如何对现有的热电材料进行改性。本论文拟以目前受到研究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层状热电材料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BiCuXO (X= Se, Te)基和Bi2Sr2Co2Oy基两类层状氧化物热电材料。采用复合的方法来优化这两类材料的电导率或者热导率,并进一步研究复合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 BiCuTeO与BiCuSeO复合对热电性质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比球磨前后BiCuSeO和BiCuTeO陶瓷的电输运结果,发现球磨可以提高陶瓷样品的电导率。经过球磨成功制备了结构稳定成分均匀的(1-x)BiCuSeO+xBiCuTeO复合陶瓷,对其热电性质进行研究发现,随着体系中BiCuTeO成分的增多,样品的电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BiCuSeO电导率比较低而BiCuTeO电导率比较高,从而提高了体系的电导率,使得0.9BiCuSeO+0.1BiCuTeO的样品ZT值与BiCuSeO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BiCuTeO的Seebeck系数较低,所以0.1BiCuSeO+0.9BiCuTeO的样品ZT值与BiCuSeO相比变化不大。2、Bi2Sr2Co2Oy复合碳对热电性质影响的研究采用光学浮区法生长了结构稳定成分均匀的(1-x)Bi2Sr2Co2Oy+xC复合单晶体系,对其热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分别复合碳纳米管和多孔碳后,样品的热导率都有所降低,这是因为碳材料的结构疏松多孔,晶体结构空隙大,提高了晶格声子散射的能力,从而降低了晶格热导率。但是对该体系的电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复合碳材料后,电导率也降低了几个数量级,这是因为碳纳米管和多孔碳的导电性都不好,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导致的。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层状结构的BiCuXO (X=Se, Te)和Bi2Sr2Co2Oy体系的微结构、电输运和热输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BiCuXO (X=Se, Te)体系,通过复合的方法可以提高热电性能,但复合的时候量要适度,把握好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的平衡是关键问题。应多次尝试改变复合的量,找到一个最佳组合点使功率因子达到最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对于(1-x)Bi2Sr2Co20y+xC体系,应选择复合烯化碳材料,由于这一类材料的导电性很好,能够实现降低热导率的同时提高电导率,提升Bi2Sr2Co2Oy基材料的热电性能。
|
|
|
|
1 |
戴闻;热电材料研究又成热点[J];物理;2000年03期 |
2 |
朱文,杨君友,崔昆,张同俊;热电材料在发电和制冷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3 |
马秋花,赵昆渝,李智东,刘国玺,葛伟萍;热电材料综述[J];电工材料;2004年01期 |
4 |
张丽鹏;于先进;肖晓明;;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06年03期 |
5 |
陈东勇;应鹏展;崔教林;毛立鼎;于磊;;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
6 |
高峰;;前景广阔的热电材料[J];太阳能;2008年10期 |
7 |
张育生;赵昆渝;李智东;吴东;邹平;;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J];有色金属加工;2008年01期 |
8 |
周金金;张文丽;;热电材料的现状及特点[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9 |
;福建物构所新颖热电材料探索研究获重要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05期 |
10 |
徐国栋;陈哲;严有为;刘德辉;尹懿;文红民;;高优值系数热电材料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
11 |
李翔;周园;任秀峰;年洪恩;王宏宾;;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2年01期 |
12 |
;美新型热电材料性能跨越重要里程碑[J];电站辅机;2012年04期 |
13 |
;新型热电材料实现迄今最高“热变电”效率[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6期 |
14 |
;热电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4期 |
15 |
徐伟;;寻找最优热电材料[J];百科知识;2014年02期 |
16 |
;高性能热电材料研发获重大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4年01期 |
17 |
黄志明;热电材料的未来[J];百科知识;2005年17期 |
18 |
杨威;;物理新科技——热电材料简介[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年07期 |
19 |
徐桂英,葛昌纯;热电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2000年11期 |
20 |
胡淑红,朱铁军,赵新兵,周邦昌,邬震泰;热电材料:古老的课题,新的研究方法[J];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