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产品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初级要素。随着传统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中国制造业发展动力正在努力切换至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开放更为复杂。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服务业开放虽然已受到多方重视和关注,但有些研究还显不足,包括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的影响分析,大多停留,大多停留在服务业开放的总体研究,分析方法也主要采用定性方法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立足于当前服务业开放趋势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从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入手,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服务贸易、产业经济以及技术经济学等理论,深入分析服务业开放对开放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利用中国数据展开实证研究,从而为理论分析提供经验支持。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主要是:第一,论文在GRH(2008)模型基础上,通过将服务业开放与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相关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探讨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论文认为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质量的等路径。鉴于,本文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概括为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知识资本积累效应和制度质量提升效应等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在服务业开放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方面,主要是体现在服务业开放不仅提升了开放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而且促进了开放国劳动工人的总体边际生产率,进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在知识资本积累效应方面,服务业开放改善了制造业企业对于于研发创新投资的行为决策,因而在优化了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加快了企业得知识资本积累,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加快制造业技术进步步伐;在制度质量提升效应方面,论文认为是服务业开放将促进开放国服务业制度与国际制度对接,从而推动开放国国内有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而优化技术进步环境和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第二,论文在WTO服务贸易提供方式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方式的基础上,将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式综合归纳为跨境服务贸易方式服务业开放,将商业存在归纳为服务业FDI方式服务业开放。论文不仅分别定性分析这两种方式下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影响,而且利用中国样本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第三,论文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整体影响的存在性。论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指标水平,通过分别以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渗透率和服务业FDI开放渗透率作为反应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参数,实证结果分析显示,服务业开放确实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即服务业开放是制造业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进一步,服务业开放方式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增长率的影响,因开放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将逐渐减弱,而服务业FDI开放方式对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会逐渐增强。第四,论文对服务业开放的制造业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首先从不同服务业开放方式来看,服务业FDI开放对于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要大于跨境服务贸易开放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显著性较弱,这表明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发挥尚不稳定。进一步,运用Hansen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本文发现服务业开放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具有显著门槛特征。当跨境服务贸易开渗透率和服务业FDI渗透率超过特定门槛值时,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才将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此外,两种不同方式下服务业开放均会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不利影响,而服务业FDI方式的开放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收入增长。第五,论文对服务业开放的制造业技术进步知识资本积累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机制中的知识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具体来讲,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的服务业开放方式,发现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和服务业FDI开放对中国制造业知识资本存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渗透率和服务业FDI开放渗透率超过一定门槛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知识资本存量进一步提升产生显著地抑制作用。同时,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和服务业FDI开放均会对当期中国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上述两种方式下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均会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服务业开放对于制造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的影响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即跨境服务贸易开放与服务业FDI开放均会对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当对于高污染行业知识资本积累存量和效率提升则产生抑制作用。第六,论文对服务业开放的制造业技术进步制度质量提升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影响机制中的制度质量提升效应整体显著。从全国层面实证结果来看,服务业开放对以市场化指数表示的制度质量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即较高服务业开放度对于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加快市场化改革,优化制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制度质量具有“持续性”特征,即当前制度质量对前期制度质量的“路径依赖”效应较为明显。人均GDP对制度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较高的收入差距则不利于制度质量提升。从分区域实证结果来看,服务业开放对东部地区制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制度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论文在已有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制定合理有序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与良性互动;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突出人才培养,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强化知识资本供给效率,注重创新成果市场价值输出;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企业技术进步的制度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