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与生态通道模型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王玮  
【摘要】:本研究以西南黄海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1985年以来的江苏省近海海洋捕捞量,并分别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生态通道模型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并交叉验证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其中,长时期近海海洋捕捞数据分析可以为生态系统关键种群的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不同时期(2000、2008年)的西南黄海生态通道模型,在基本覆盖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过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生态网络分析,获得主要结论如下:①2000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的24个功能群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6;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的20个功能群营养级范围为1.000~4.509。两个时期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中高、中、低营养级均有功能群分布,系统营养级结构较为完整。2000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整合营养级Ⅰ、Ⅱ分别占流向碎屑总量的71.87%和25.40%: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整合营养级Ⅰ、Ⅱ分别占流向碎屑总量的81.22%和16.28%,说明系统对营养级Ⅰ的能量利用减弱,而对营养级Ⅱ的利用增强,对营养级Ⅲ及以上的中高营养级部分利用充分,能量传递受阻现象在系统低营养级Ⅰ、Ⅱ之间应该存在。2000年和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的整体能流分布均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即低营养级值大,越往顶级越小,碎屑和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组成的低营养级是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见应适当增加高营养级在系统中的所占比例,使生态系统能更成熟稳定。②2000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的系统总转化效率为9.101%,低于林德曼的1/10转化效率,营养级Ⅰ→Ⅱ、Ⅱ→Ⅲ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也低于林德曼的1/10转化效率;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的系统总转化效率为13.22%,各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高于林德曼的1/10转化效率。两个时期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低营养级间均普遍低于高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表明西南黄海生态系统低营养级Ⅰ、Ⅱ的能量存在较多剩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③2000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值为1.979,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值为44.964;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值为2.541,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值为50.326。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相较于2000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但两者均处于较低成熟度水平。与其他相似生态系统参数的比较表明,西南黄海生态系统各功能群的联系相对紧密,食物网结构相对复杂,但仍处于脆弱的不稳定、不成熟阶段。④基于西南黄海生物样实验数据和前人相关研究数据的16个功能群共56种海洋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与生态通道模型方法对营养级的估算相比,生态通道模型估计的营养级在低营养级功能群略高于稳定同位素推算值,在高营养级功能群略低于稳定同位素推算值。生态通道模型估算出的生态系统功能群营养级与生物样品的稳定同位素δ15N值估算的营养级呈现高度正相关,2008年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生态通道模型相比于2000年功能群营养级与稳定同位素分析功能群营养级的线性相关性更高,符合时效性原则。表明生态通道模型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都可以通过交叉验证来确定食物网的营养水平。这也证明了本研究中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中所使用的各生物功能群的食物组成信息相对比较准确,本研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可以用于未来其他类似的生态系统模拟。⑤1985-2017年间江苏省近海海洋捕捞量变化:以1997年和2003年为界,江苏省近海海洋捕捞总产量呈现明显的先增后减趋势。鱼类是江苏省海洋捕捞的主体,其在1985-2017年间的海洋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与总产量相关性很强,呈现明显的先增后减趋势。虾蟹类的海洋捕捞年产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综合所有经济捕捞种来看,除虾蟹类个别品种以外,自2010年开始,其年海洋捕捞产量都相继稳定在某一个范围波动,海洋捕捞产量的年际变化相较于之前幅度很小。这说明在33年间,人类活动对江苏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在持续,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或改变了其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蒋国良;黄德峰;;刍议建立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2 贾文雄,宋凤兰;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的对策[J];生态经济;2000年11期
3 王兆骞,王天根;农户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J];生态学杂志;1988年03期
4 陈海豪;;影响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因素[J];智库时代;2017年07期
5 杨艳丽;徐荣贞;;关于金融生态系统结构的再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6 胡兵辉;廖允成;王克勤;陈奇伯;;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典型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对比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2期
7 卢兵友,蒋广洁;村级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与系统可持续性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3期
8 沈善敏;我国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提高生产力途径研究──KJ85-06项目1991~1995研究进展简介[J];应用生态学报;1996年03期
9 姜万录;;“系统分析法”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分析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1年06期
10 于海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4年01期
11 胡秉民,王兆骞,吴建军,李伟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年02期
12 汪琴;;例析生态系统结构[J];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4年01期
13 孙自保;李萍;冯平;;西藏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4期
14 李春林;刘卫东;刘国清;;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突破口——从三道沟乡生态结构现状看岭东南农区畜牧业的发展[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6年05期
15 熊文愈,任荣荣;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势在必行[J];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07期
16 杨圣云,许振祖;优化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的若干途径[J];海洋科学;1997年03期
17 陈玉香,周道玮,张玉芬;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18 Terry V.Callaghan;Lars Olof Bjrn;Yuri Chernov;Terry Chapin;Torben R.Christensen;Brian Huntley;Rolf A.Ims;Margareta Johansson;Dyanna Jolly;Sven Jonasson;Nadya Matveyeva;Nicolai Panikov;Walter Oechel;Gus Shaver;Heikki Henttonen;李利平;;近期和长远时段内北极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的影响[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07期
19 李海洋;建平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总体设计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松光;骆有庆;陈毅锋;桑卫国;高贤明;王进军;严云志;陈凤毛;石娟;王瑞;豆威;;课题5“生物入侵对特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 颜天;陈洋;谭志军;王丽平;陈桃英;周名江;;东海大规模赤潮对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大志;;海洋表层浮游生态系统研究新思路:从组学的角度[A];“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冯德祥;陈亮;李云凯;禹娜;陈立侨;;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淀山湖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特征[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杰洋;;基于ecopath模型对滆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定量分析[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韩博平;;浮游生物群落分析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A];“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斌;杨艳刚;张彪;杨校生;;常州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价[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钟章成;刘芸;;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中的几个问题[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李新正;王洪法;张宝琳;;黄海和东海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基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与生态通道模型的西南黄海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D];南京大学;2019年
2 马孟磊;基于Ecopath模型的典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3 徐燕侠;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格局遥感调查与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海斌;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李莎;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率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薪;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李淑丹;内蒙古县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健康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8 吕晋;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翟曼玉;浙中经济带核心区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演化遥感评估[D];浙江大学;2016年
10 朱发厅;湖北恩施土家族农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赵永新;西藏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向好[N];人民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郭静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向好[N];经济日报;2016年
3 高俊山;《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结构与协调》评介[N];河北日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