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及其环糊精超分子研究

罗来斌  
【摘要】:辅酶B_(12)作为辅因子参加生物体内多种酶反应,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底物氢原子和邻近碳原子上的基团发生1,2位分子内交换。上述反应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在酶诱导下咕啉环构型改变,从而发生的钴-碳键断裂产生脱氧腺苷自由基。研究表明当辅酶B_(12)和酶键合后钴-碳键断裂速度增加约10~(10)倍。蛋白如何加速钴碳-键断裂?以及辅酶B_(12)参与的这种反应机理仍然不清楚。因此围绕辅酶B_(1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大量的模型化合物被合成和研究。最近,研究人工辅酶B_(12)/酶模型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作为辅酶B_(12)/酶模型的α环糊精/烷基钴肟超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环糊精是由n个D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形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n=6,α,n=7,β,n=8,γ),具有疏水内腔,可包结各种底物,已用于人工酶模型的研究。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型α环糊精/烷基钴肟超分子化合物(α-CD/H_2OCo(DH)_2R,R=n-C_3H_7,i-C_4H_9,n-C_4H_9,n-C_5H_(11)),其中环糊精作为主体,客体烷基钴肟是研究最深入的一类辅酶B_(12)模型。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1∶1。一维核磁共振研究表明形成超分子后,α环糊精腔内的3,5位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了高场,烷基钴肟上质子化学位移大部分移向了低场。在二维NOE核磁谱中,观察到烷基和α环糊精H5之间的联结信号,说明烷基插入了α-CD腔内,钴肟平面靠近α-CD大口端,二者形成了1∶1包结化合物。随包结物浓度的变化,化学位移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据此我们测定了包结物形成常数。发现烷基碳链越长,插入腔内越深。因此,主客体分子之间的疏水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越大。我们测定了客体化合物H_2OCo(DH)_2n-C_3H_7和它的包结物的晶体结构。发现氢键也是形成稳定包结物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形成包结物后,H_2OCo(DH)_2n-C_3H_7发生了一些结构和构象变化,即:(1)平面配体折叠角从1°增大为10°。(2)轴向Co-O(H_2O)键长增加。(3)Co周围的键角增大(水平)或减少(轴向)等。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正丙基和α环糊精空腔之间的疏水作用,以及α-CD和烷基钴肟平面配体的位阻相互作用引起的。该变化也十分类似于酶诱导的咕啉环平面的折叠以及咕啉环与5'-脱氧腺苷基的位阻相互作用。因而,此类超分子可能是一类新的辅酶B_(12)全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C·W·格林尼 ,A·W·怀特 ,季克良;高粱啤酒中的糊精[J];酿酒科技;1988年01期
2 刘佳铭,李文琦,赵乐群,洪碧琴,杨伟坚;以聚乙烯醇代替糊精用法杨斯法测定氯离子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4年02期
3 李晔,刘奇,许时;淀粉类多糖在方解石和萤石表面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J];有色金属;1996年01期
4 蔡越秀;正交试验优选无糖玄麦冲剂制粒工艺[J];广东药学;1997年03期
5 谷长生;刘继伟;郝晓敏;宋文东;朱圣文;沙磊;;酸—乙醇介质制备红薯淀粉糊精的工艺及其优化[J];粮食加工;2007年01期
6 郝晓敏;谷长生;宋文东;沙磊;钟海涛;;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木薯淀粉研究[J];粮食加工;2008年02期
7 郝晓敏;刘继伟;谷长生;宋文东;颜健斌;熊伟梅;;酸-乙醇介质制备木薯淀粉糊精的工艺及其优化[J];粮油加工;2007年01期
8 J·德尔楚马朗 ,李长根 ,林森;在糊精存在时用黄药从工业铜精矿中浮选除去铅矿物[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4年04期
9 陈冠菁,陈慧兰,张文彬,唐雯霞;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的研究(Ⅳ)——气相色谱法鉴定烷基钴席夫碱配合物热分解气体产物[J];科学通报;1991年16期
10 刘慧,冯一兵;糊精──麦芽糖的开发与研制[J];食品工业;1995年04期
11 梁镇汉;黎纪荣;梁松;;糖化液中糊精的测定[J];发酵科技通讯;1999年01期
12 朱颖;赵美法;;辅酶Q_(10)现状与前景[J];化工文摘;2002年07期
13 谷长生;刘继伟;郝晓敏;宋文东;朱圣文;颜健斌;;酸法醇介质制备红薯淀粉糊精的工艺及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7年05期
14 许坤一;陈有为;李绍兰;杨丽源;黄伟光;;酵母菌RG 8306发酵分离提取辅酶Q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4年09期
15 尹小波;何伯康;;辅酶M、甲基辅酶M和辅酶M氧化物的合成研究[J];中国沼气;1988年02期
16 陈琴坤;用酒糟制食品抗氧剂[J];中小企业科技;1995年09期
17 ;市场动态[J];河南化工;2002年01期
18 徐以撒,杨柳新,陶春平,吴元圣;固定床色谱分离超高麦芽糖浆中的糊精[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9 王乃兴;赵嘉;;辅酶NAD(P)H模型分子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6年06期
20 吴敏;王威;曾凡骏;曾里;;牛乳中糊精掺假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J];食品工业;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启忠;郑洁;赵一兵;;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猝灭法测定几种重要辅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欧阳梅;朴洪宇;崔福德;;辅酶Q_(10)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劼;毛东森;夏建超;陆巍然;杨为民;卢冠忠;;Co-ZSM-5催化剂上醛氨缩合反应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温冰;焉传祝;;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骨骼肌辅酶Q10含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王红梅;宋灵印;裴承新;朱振泰;;CLAY-KINNEAR-PERREN烷基异构反应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徐骏;昌军;赵铭;张金生;;红根草中新颖的松香烷二萜双分子化合物[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晓晴;程津培;;烟酰胺辅酶结构及反应机理若干物理有机化学问题[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彭林;李剑;白志鹏;朱坦;徐永昌;冯银厂;;郑州城区空气颗粒物中PAHs分子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来源解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杨海英;宋俊峰;;辅酶Q_(10)与β-环糊精包结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潘蕴;叶明;;辅酶复合物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心肌保护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来斌;辅酶B_(12)模型化合物及其环糊精超分子研究[D];南京大学;1996年
2 王志斌;1.基于瓜环含还原双希夫碱的类轮烷和聚轮烷研究 2.环糊精与还原双希夫碱和烷基钴配合物的包结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06年
3 田玉庭;辅酶Q_(10)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马巍;辅酶Q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陈玥;辅酶Q_(10)创新合成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徐小平;辅酶NADH对缺血再灌注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徐萌;辅酶NADH对化疗药物介导凋亡损伤的细胞保护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刘发全;还原型辅酶NADH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徐翔;人源细胞浆内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孙俊良;淀粉糊精的制备工艺调控及诱导产α-淀粉酶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娟;总状毛霉固体发酵产辅酶Q_(10)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付俊鹤;辅酶Q_(10)保健食品的剂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金赛;根癌土壤杆菌产辅酶Q_(10)发酵工艺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王娅;辅酶Q_(10)高产菌株理性选育与发酵优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金;辅酶Q结构类似物的合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玉林;注射用辅酶Q_(10)的制剂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尹腊梅;粘红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_(10)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8 武斌;Sphingomonas sp.ZUTE03定向育种及转化与萃取耦合产CoQ_(10)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洪晨江;高纯度辅酶Q10纯化新工艺的开发[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富济;纳米辅酶Q_(10)抗皮肤光老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辅酶Q10市场陡增[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贺彩丽;辅酶Q_(10)投资过热与否[N];医药经济报;2005年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离不开的辅酶Q10[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陆晋源;日企撤回对华企辅酶Q10专利诉讼[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记者 宋元东;浙江医药辅酶Q10产品涉诉案被撤[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李冰心 吴惠芳;辅酶Q10遭遇激情[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记者 庄浩;圣维格辅酶Q10产品在中国首次面市[N];云南政协报;2006年
8 王迪;辅酶Q10市场热火朝天[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石军;辅酶Q_(10)告别动荡时期[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圣维格辅酶Q↘↘10)产品首次面市[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