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

吴湘  
【摘要】: 高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它对高校的教育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国家狠抓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管理,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要求,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论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家关于课程建设的文件和课程研究人员关于课程建设的文章,回顾了我国高校在不同阶段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通过对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课程群建设现状的了解,概括了近年来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果。并从精品课程建设入手,分析课程建设目前在建设应用、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建设取得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切实措施改善影响课程建设效果的要素,并将课程研究的重点转到对建设项目应用层面的研究,如精品课程共享后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及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调研将是今后课程研究的主要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南平;文化品格:高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基础[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2 王淮亭;《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晓熙;盛玉麒教授支持的《现代汉语网络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年04期
4 吴泠;高校课程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5 彭玉忠;王金才;刘建明;;“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精品课程分析与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8期
6 周崇明;外语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精品课程建设[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2期
7 陈福明;魏艳辉;;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认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8 张琪;;“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9 张再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赵凯;邱庆荣;何学纪;康宇;;中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11 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2 马晓萍;王建利;王文龙;;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3 邓光;;试论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4 洪颖;;浅谈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推广和改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1期
15 杜丽;林筑英;尹兵;;网络课程教学游戏开发中的VR技术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16 钟美荪;对高校课程建设的认识和体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11期
17 张金姬;对高校课程建设苦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8 丁国芳;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研究[J];医学教育;2004年06期
19 曾志新 ,李正 ,甘一迈;紧抓六大要素 打造精品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2期
20 杨振坤;电工学(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晓辉;许耀华;程鸿;;“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3 王湛;陈兰;马宏伟;姜正荣;王帆;;“钢结构”精品课程的创建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连杰;;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5 罗双兰;李文华;;对国家精品课程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2005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A];山东解剖学会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高福莲;李银生;武俊芳;杜娟;靳艳;张小静;;试谈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志林;刘斌;黄爱峰;;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术科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以上海市精品课程《大众足球》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高福莲;韩金珠;韩金红;王琳;曹兴玥;李勇莉;毕来国;;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的教学素材建设[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孔斌;司虎克;;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因素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朝军;网络课程效能自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毕岚;研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的理工类精品课程建设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精品课程研究与思考[D];湖南大学;2010年
4 林思佳;语言学概论网络精品课程文字部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芦君;国家精品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观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岸;基于精品课程资源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磊;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设计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新月;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雅晴;应用性高校课程资源的统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孟庆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鲁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李凝;打造国家精品课程[N];科技日报;2004年
3 任培林 戴仕平;精品课程这样打造[N];解放军报;2010年
4 高茂立、康剑;用精品课程提升育才质量[N];解放军报;2005年
5 记者  唐景莉;299门高教国家精品课程评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扶庚 通讯员  胡淼森;加快精品课程信息化[N];光明日报;2006年
7 胡海军 贲雅静;长春中医药大学:五个一流打造精品课程[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8 记者 卢丽君;300门国家精品课程今年推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姚雪;精品课程现身网络[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凝;中国农大:塑造精品课程的“金字塔”[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