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D40信号调控胃癌免疫编辑的作用及机制

李锐  
【摘要】:目的探讨CD4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和5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0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法分别检测11例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价CD40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并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40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9%(35/73),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RT-PCR检测发现CD40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8/11),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随访5年后,CD40阴性组存活57.9%(22/38),CD40阳性组存活5.7%(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胃癌组织中CD40阴性表达、弱~中等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6、29和11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D40表达、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40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中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转移扩散,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目的对前期研究获得的胃癌AGS细胞CD40信号活化前后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并鉴定与肿瘤免疫编辑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构建基因沉默载体,用于特异性阻断相关信号途径,为进一步研究CD40调控胃癌免疫编辑奠定基础。方法前期研究已经获得AGS细胞CD40信号活化前后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利用层次式系统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对差异表达基因群聚类分析,筛选出与胃癌免疫编辑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并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验证相关分子表达变化。设计短发夹结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 siRNA对应模版DNA序列,克隆至Psilencer1.0-U6质粒,构建Psilencer1.0-U6-PI3K-siRNA质粒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胃癌AGS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情况,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PI3K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414个,包括上调基因209个,下调基因205个,其中PI3K和JNK/S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均显著上调,并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酶切及测序证实Psilencer1.0-U6-PI3K-siRNA质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质粒后可以显著抑制AGS细胞PI3K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人胃癌AGS细胞CD40信号活化后可激活多条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PI3K/Akt和JNK/SAP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可能是CD40信号调控胃癌细胞双重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分子机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诱导Survivin、VEGF等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胃癌侵袭、转移,参与胃癌免疫编辑。靶向性PI3K siRNA基因沉默载体能特异性抑制PI3K表达。 目的探讨应用小分子干扰RNA (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沉默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基因对CD40信号活化介导的胃癌细胞生长、侵袭及Survivin、VEGF、Fas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已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silencer1. 0-U6-PI3K-siRNA稳定转染胃癌AGS细胞。实验共分4组:A. sCD40L+PI3K siRNA细胞组;B. sCD40L+AGS细胞组;C.生理盐水+PI3K siRNA细胞组;D.生理盐水+ AGS细胞组。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检测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I3K、Survivin、VEGF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sCD40L+PI3K siRNA联合干预组较其余各组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率明显增加,生存率及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 PI3K、Survivin、VEGF表达显著下调,Fas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D40信号活化联合PI3K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可能机制在于PI3K siRNA可特异性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凋亡抑制蛋白及VEGF蛋白分泌,上调Fas表达。CD40介导PI3K/Akt信号活化可能通过调控Survivin、VEGF及Fas等效应蛋白表达,促进肿瘤免疫对抗/逃逸,参与胃癌免疫编辑。 目的探讨CD40信号活化联合PI3K基因沉默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 nu/nu裸鼠24只进行体内实验,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 sCD40L+PI3K siRNA组;Ⅱ. sCD40L+AGS细胞株组;Ⅲ.生理盐水+PI3K siRNA组;Ⅳ.生理盐水+ AGS细胞株组。取呈对数生长期的AGS细胞、PI3K基因沉默细胞以5×106个细胞/100μl/只分别接种于相应各组裸鼠右胁腹前肢皮下。术后连续观察42d后处死裸鼠。观察并计算各组肿瘤平均体积。测定瘤块中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PI3K、Survivin、Fas及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CD40L+PI3K siRNA联合干预组肿瘤平均体积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原位凋亡明显增加,MVD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干预组肿瘤组织中PI3K、Survivin、VEGF表达显著下调,Fas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 05)。结论CD40信号活化联合PI3K基因沉默能显著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促进凋亡。其可能机制在于PI3K siRNA可特异性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肿瘤微环境中凋亡抑制蛋白及VEGF蛋白分泌,上调Fas表达,进而增强CD40信号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 目的本研究拟提取、纯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其化学结构,探讨APS对胃癌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以及对CD40、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临床应用APS调控CD40信号相关胃癌免疫编辑,进行胃癌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NaOH醇提醇沉法从天然黄芪中提取APS。利用薄层色谱法(TLC)和葡聚糖凝胶G色谱法进一步分离、纯化AP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红外线光谱技术(IR)定量测定APS分子量及分子结构。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经免疫抑制处理(注射阿糖胞苷与全身照射60CO),皮下接种胃癌细胞悬液,制成胃癌大鼠模型。其中3组分别用APS低、中、高剂量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用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0 d后,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检测裸鼠脾淋巴细胞能力和NK细胞活性,利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gA、IgM、IgG及IL-2等的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胃癌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胃癌大鼠肿瘤组织CD40、PI3K蛋白表达。结果APS能显著提高胃癌大鼠脾淋巴细胞增生率、外周血IL-2水平及NK细胞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APS能显著提高胃癌大鼠血清IgA、IgG及IgM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APS治疗后,胃癌大鼠CD4+和CD4+/CD8+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上升,且呈剂量依赖性,P 0.01。APS各剂量组平均瘤重较模型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0.01~0.05;APS高剂量组抑瘤率明显高于低、中剂量组,P 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PS各剂量组胃癌组织中CD40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I3K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结论作为中药黄芪的天然提取物,APS的主要成分为葡聚糖。APS能显著提高胃癌大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并抑制肿瘤生长。APS与CD40信号关系密切,表现为APS既能活化CD40信号,增强其所诱导的机体特异性抗胃癌效应;亦能阻断PI3K信号途径,抑制其相关的胃癌免疫编辑作用。APS较之于传统化疗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APS在胃癌免疫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海涛;董蕾;党晓燕;赵菊辉;邹百仓;毛艳;;中药SPPW方剂对人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2 屠惠明;杜琰萍;王丰;;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3 黄明明;蔡卫东;刘永辉;;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年18期
4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组织中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4期
5 王安朋;王尚朝;邸军;;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4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年22期
6 胡琴;韦永明;王银华;;以胸闷为首发症状的胃癌1例[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葛锁华;吴军;祁粉琴;唐国建;;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EA、IL-8和Cys C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年04期
8 周研秋;;常吃夜宵易患胃癌[J];食品与健康;2002年05期
9 张艳;李洋;;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242在诊断老年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10 蔺建涛;;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1年18期
11 高冉;李亮;高海燕;;胃癌患者肠道细菌的探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2 张海峰;张传珉;;胃癌腹膜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年02期
13 陈建发;陈引香;李萍;傅明;吕应年;李立;;半边旗提取物5F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4 梁国栋;王旭东;房学东;肖甲宇;周森;;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15 赵艳;谢渊;王文玲;汪苏;陈娴;周建奖;;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组织中胃泌素基因的表达[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6 周笑非;;中老年胃癌病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17 石青;;胃癌手术前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18 王培培;吕增华;张艳景;孙春霞;邢秀荣;;化浊和胃散结汤对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1期
19 李博;于彦章;赵华;;胃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20 李玉升;;胃癌内科治疗热点问题[J];癌症进展;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王丽珍;李春鸣;;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研究胃癌hMSH2基因突变与HP感染的关系[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2 余传定;许沈华;倪型灏;周星明;凌雨田;张谷;朱赤红;刘祥麟;;影响胃癌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王秀娟;;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近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何敏英;窦瑛;周静;蔡丽南;谢妮;;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大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分会场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李彦;姜政;;构建EGFP-TRAIL融合表达质粒及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刘振佳;陈晓光;;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合用于HERs高表达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梁光宇;吴绪祥;;赵冠英教授治疗胃癌经验简介[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9 许沈华;朱欣;郑智国;徐琦;朱赤红;谢锦波;余传定;;3144 m/z蛋白峰在胃癌的表达和影响生存因素分析[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超琴;姜笑晨;;术前CTA观察胃癌患者脾动脉解剖对手术的指导意义[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广;胃癌信号传导蛋白表达谱筛选和分析及XIAP、CDK6抑制剂对胃癌细胞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成利;ALDH1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连海峰;RNAi抑制NRP2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葛杰;RNAi介导沉默IGF-IR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生长及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赵林;RNA干扰沉默PDGF-D基因对胃癌细胞SGC-7901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郑国华;大蒜素硒预防胃癌及大蒜油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机理[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洁;LY294002对胃癌5-氟尿嘧啶化疗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黄茂涛;塞来昔布联合奥曲肽抑制人体胃癌生长和转移的组织病理反应及分子靶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锐;CD40信号调控胃癌免疫编辑的作用及机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蔡爱珍;乙酰肝素酶调节胃癌细胞功能及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辉;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小RNA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D];宁波大学;2011年
2 陈飞云;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间的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3 孙栋;胃癌患者MMP-3血清水平及癌组织中VEGF-C、MMP-3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0年
4 汤美;sCD40L联合LY294002对胃癌AGS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黄秋艳;腹腔镜CO2气腹对胃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紫汐;沉默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对胃癌细胞黏附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盛贤能;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角蛋白19 mRNA的检测[D];兰州大学;2010年
8 刘学政;Hsp70-肽复合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9 吕龙;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其抑制剂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韩超;胃癌联合脾切除术和胃癌单纯胃切除的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回顾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胡颜;胃癌患者呈年轻化趋势[N];健康报;2009年
2 衣晓峰 乔蕤琳 记者 赵宇清;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研究有新发现[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乔蕤琳;维生素E衍生物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陆叶清;发现抑制胃癌细胞的重要基因[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记者 顾泳;我国年增胃癌患者40万[N];解放日报;2010年
6 记者 陈青;胃癌患者从“存活”迈向“乐活”[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国旺;胃癌治疗向规范化和个体化发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外科 博士 文宇;胃癌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胃癌早治生存率达90%[N];健康时报;2010年
10 早报记者 臧鸣;59岁胃癌患者成沪上首位永久携带胶囊者[N];东方早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