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神经干细胞和嗅粘膜嗅鞘细胞共培养及移植治疗切割海马伞大鼠的研究

黄镇  
【摘要】:目的:比较大鼠嗅粘膜(Olfactory Mucosa,OM)和嗅球(Olfactory Bulb,OB)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在体外分离培养中增殖和分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研究嗅粘膜OECs和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共培养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将嗅粘膜OECs和NSCs移植到切割海马伞大鼠脑中,观察大鼠行为改善以及NSCs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为应用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1)分别取SD大鼠嗅粘膜(OM)和嗅球(OB)用差速贴壁法在体外分离培养嗅鞘细胞(OECs),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嗅鞘细胞的生长情况; (2)用扫描电镜观察嗅粘膜及嗅球OECs的形态; (3)用Elisa法检测嗅粘膜及嗅球OECs培养液上清中NGF和BDNF的含量; (4)用p75NGFR和S-100免疫荧光抗体双标记检测嗅粘膜及嗅球OECs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 (5)用体外分离培养获得的嗅粘膜OECs和NSCs,直接接触组用24孔培养板、非直接接触组用高通量24孔Transwell培养板共培养OECs和NSCs,单纯NSCs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情况。 (6)用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嗅粘膜OECs和NSCs,将单纯NSCs、Transwell组下层的NSCs、直接接触组OECs和NSCs移植到切割双侧海马伞的SD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移植后2W、4W、6W和8W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然后灌注、取脑和冰冻切片,用BrdU和MAP-2免疫荧光抗体双标记检测移植的NSCs存活和分化情况。 结果: (1)嗅粘膜OECs与嗅球OECs在原代培养各时期OECs球的形成、数量和大小无明显差异; (2)扫描电镜显示:嗅粘膜OECs以双极样细胞为主;嗅球OECs的形态有3种:双极样细胞、三极样细胞和扁圆形细胞,其中以对称突起的双极样细胞为主。 (3)ELISA测定结果显示:两种OECs上清液中均含有NGF和BDNF,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而培养各相同时期的嗅粘膜OECs分泌的NGF和BDNF浓度与嗅球OE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4)p75NGFR和S-100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嗅粘膜(OM)和嗅球(OB)组S-100和p75NGFR双标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多,嗅粘膜嗅鞘细胞以双极样细胞为主,其胞体多为细长的梭形,突起细长。嗅球嗅鞘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双极样细胞、三极样细胞和扁圆形细胞,胞体呈长梭形、三角形或圆形。两组OECs的纯化率、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这三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5)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组MAP-2阳性细胞细胞数量多,较大,突起长而且分枝丰富;直接接触组阳性细胞胞体胞体要明显大于其他两组。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组的MAP-2阳性细胞比例、细胞周长均大于对照组,而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组相比,直接接触组的MAP-阳性细胞周长大于Transwell组,但两组MAP-2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 (6)细胞移植术后行为学检测结果:直接接触组和其他3组大鼠避暗回避试验探索次数和滞留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移植后6W和8W直接接触组和NSCs组、Transwell组避暗回避试验探索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跳台实验的主动及总回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直接接触组细胞移植术后大鼠的跳台实验主动回避率明显高于NSCs组和Transwell组。两两比较结果:直接接触组分别和NSCs组、Transwel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组移植细胞进行MAP-2和BrdU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三组移植区脑组织切片中均有MAP-2和BrdU双标阳性细胞,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组中的双标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单纯NSCs组,直接接触组双标阳性细胞的胞体明显大于Transwell组和NSCs组。 结论: (1)嗅粘膜OECs与嗅球OECs一样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嗅粘膜OECs以双极样细胞为主,而嗅球OECs的形态多样,有双极样细胞、三极样细胞和扁圆形细胞。嗅粘膜OECs与嗅球OECs均能分泌NGF和BDNF。嗅粘膜OECs与嗅球OECs分化成熟后的形态无明显差异。 (2)OECs与NSCs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共培养均能明显提高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OECs与NSCs直接接触共培养,更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成熟。 (3)NSCs组、Transwell组和直接接触组细胞移植入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后,能改善模型鼠的认知行为。OECs和NSCs直接接触更能促进NSCs在体内的存活,并向神经元分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花保安;李朝顶;李朝品;;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7期
2 尹丽慧;叶爱芳;陈迟琪;吴建波;倪文飞;;嗅鞘细胞的分离纯化及上清液中神经营养因子的测定[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1年04期
3 李剑锋;闫金玉;张旭;刘遵南;;肉苁蓉总苷对大鼠嗅鞘细胞及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刘波;滕晓华;段答;周蓉;潘林香;卢明;;人胚嗅鞘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5 魏开斌;刘雨亮;刘红;吕昕刚;张文正;李军;;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7期
6 郭月芝;;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术后的疗效与康复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朱乐银;崔志明;徐冠华;朱志康;黄镇;保国峰;孙郁雨;王玲玲;崔颖;;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凝胶与大鼠嗅鞘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年04期
8 董玉珍;梁秋冬;段永壮;施新革;;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前角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1期
9 姜晓荣;肖娟;任玉水;赵艳秀;王洪美;李莹;陈琳;黄红云;;4℃保存条件下存放时间对大鼠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活力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10 朱振东;张林;周雪;;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损伤大鼠Sema3A及其受体NP-1基因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11 刘长路;吴岩;;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2期
12 王航辉;白延斌;李小记;王璐;朱文侠;韩振奎;赵琳;;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J];四川医学;2011年07期
13 卢明;;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14 塔娜;刘斌;;脊髓损伤细胞移植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6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锋;贺西京;;成年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挫伤的短期观察[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傅佳峰;诸葛启钏;周盛轩;张宇;杨运俊;;成年大鼠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纯化[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智慧;王莹;苏志达;陈宜张;袁小兵;何成;;嗅鞘细胞导向性迁移及形态可塑性的分子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综合摘要[C];2011年
4 张沛;刘斌;任冬青;祝勇;苏秀兰;;人胚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苏志达;;嗅鞘细胞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A];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第十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C];2009年
6 黄涛;贺西京;;颅内预损伤成年大鼠嗅神经后嗅鞘细胞的培养[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洁元;段朝霞;陈莉发;李兵仓;;GFP年轻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学特征[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干;敖强;龚锴;公衍道;张秀芳;;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大鼠胸段脊髓损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傅佳峰;诸葛启钏;周盛轩;张宇;;嗅鞘细胞移植对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志强;黄永辉;沈铁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A];全国骨科临床研究新进展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镇;神经干细胞和嗅粘膜嗅鞘细胞共培养及移植治疗切割海马伞大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禹晓东;嗅鞘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魏开斌;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武明媚;嗅鞘细胞移植和锂剂对损伤视网膜节细胞的修复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5 王涛;嗅鞘细胞和支链氨基酸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张志成;光感基因活化嗅鞘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7 迁荣军;分泌型NgR拮抗肽基因修饰嗅鞘细胞促进视神经修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天君;重组腺病毒载体Ad-BDNF的构建及其转染嗅鞘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9 王葵光;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赵楠;嗅鞘细胞及其表达的NGF和BDN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晶;嗅鞘细胞吞噬功能及其在清除凋亡嗅神经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刘雨亮;不同保存方式对嗅鞘细胞活性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张农山;黄芪注射液对嗅鞘细胞增殖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花保安;嗅鞘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培养的基础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乔小飞;小鼠嗅鞘细胞的免疫组化和分类鉴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开亮;脑出血大鼠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内生长相关蛋白-43及层粘连蛋白的表达[D];南华大学;2010年
7 刘志元;嗅鞘细胞对活化以及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晓阳;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纪坤;嗅鞘细胞的培养及其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10 邱旸;嗅觉系统神经发生过程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丽君;科学家发现嗅鞘细胞新起源[N];科技日报;2010年
2 杨龙 葛云峰;西安交大二附院嗅鞘细胞移植治脊髓伤截瘫[N];健康报;2006年
3 罗克军;嗅鞘细胞移植成功截瘫病人有望站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陈琳;创新需要国人更多关注[N];健康报;2006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冯丽安;伤脊髓可免于瘫痪[N];健康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唐先武 特约记者 王宇晓 吉尔;他试着让轮椅人站起来[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沙文茹;截瘫病人重新站立不再是梦[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 黄红云;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N];健康报;2002年
9 刘玉;拿什么拯救截瘫病人?[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莉;黄红云:给桑兰们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