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同质掩模法制作闪耀光栅研究

陈明辉  
【摘要】:本文围绕全息离子束刻蚀闪耀光栅的方法,对全息离子束刻蚀的过程以及刻蚀过程的图形演化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了闪耀光栅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叙述了离子束刻蚀技术和Kaufman离子源系统的原理。深入研究了光刻胶、K9玻璃和石英三种光学材料的刻蚀特性,分别以Ar、CHF3为工作气体,研究了三种材料刻蚀速率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得到刻蚀速率与入射角度的拟合方程,为离子束刻蚀闪耀光栅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详细介绍了高级线段运动算法。在忽略二次效应的基础上,用高级线段运动算法编写了离子束刻蚀模拟程序,并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模拟了在倾斜离子束刻蚀下同质掩模的图形演化规律,模拟表明合适占空比和高度的同质掩模可以刻蚀制作出槽形好的闪耀光栅,为合理设计同质掩模的占空比和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传统全息离子束刻蚀技术中光刻胶掩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同质掩模的方法来刻蚀制作闪耀光栅。在实验上通过Ar离子束结合CHF3反应离子束刻蚀来制作同质掩模,有效的控制了同质掩模的占空比和高度。使用同质掩模的方法对于不同闪耀角的闪耀光栅进行了理论设计和制作,制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闪耀角能够制作出接近90°槽顶角的闪耀光栅。 在实验制作方面,首先使用传统的全息光刻的方法制作了光刻胶掩模,然后使用Ar离子束结合CHF3刻蚀出需要的同质掩模,最后通过倾斜离子束刻蚀制作出闪耀光栅。分别制作出了闪耀角为20°、反闪耀角为68.5°和闪耀角为11°、反闪耀角为72°的闪耀光栅。将刻蚀好的闪耀光栅表面镀铝反射膜,在+1级Littrow角入射下对光栅的+1级衍射光进行了衍射效率的测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泳淮;关于平面反射式闪耀光栅的问题讨论[J];大学化学;1997年05期
2 王炜,徐俊中,李永平,李涛,傅绍军;用于分频的闪耀光栅设计及衍射行为研究[J];光电工程;2000年02期
3 徐向东,洪义麟,霍同林,周洪军,陶晓明,傅绍军,张允武;同步辐射球面闪耀光栅的研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黎刚,崔明启;超高密度(10~5l/mm)软X射线透射式闪耀光栅的新设想[J];光学学报;1995年10期
5 徐平,张晓春,郭履容,郭永康;N阶闪耀光栅衍射理论分析[J];大学物理;1996年04期
6 傅新定,郑延芳,陈莉芝,任琮欣,蔡雪强,曲志敏,徐英明,李美月;反应离子束微细加工全息闪耀光栅研究[J];光学学报;1985年01期
7 张耀举,危书义;锯齿型闪耀光栅的衍射光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陈德伟,王炜,李永平;用于ICF的分频光栅的耦合波分析[J];光子学报;2002年04期
9 鞠挥,张平,王淑荣,吴一辉;偏晶向(111)硅片闪耀光栅的制作[J];光子学报;2004年06期
10 周国生,燕居中;平面闪耀光栅共振腔基模的数值计算[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11 宋维光;全息闪耀光栅[J];激光杂志;1983年01期
12 张剑,陈徐宗,王义遒;外腔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波长连续可调范围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13 王瑜;景红梅;刘大禾;;闪耀光栅光强分布的一种求解方法[J];大学物理;2006年07期
14 王军民,杨炜东,谢常德,彭墀;闪耀光栅弱反馈GaAlAs单模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调谐特性[J];光学学报;1999年04期
15 徐惠真;邱怡申;徐斌;;改善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调谐特性的新方法[J];应用光学;2008年06期
16 马文礼,邢廷文,李华;远红外光光栅光谱仪测量误差分析[J];光电工程;2004年09期
17 吕海宝,李圣怡,曹聚亮,罗武胜,徐涛;等腰闪耀光栅及其在非对称双光栅位移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光学技术;1999年06期
18 石建川,李慎,刘盛纲;金属光栅衍射问题的电磁场理论分析(TE波)[J];光电工程;1998年02期
19 张发国;喻洪麟;;闪耀光栅原理及其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0 杨文革;金武;曹自强;陈金宝;牛小宁;;DF激光器光栅选线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全;吴建宏;裘云飞;方玲玲;陈刚;;全息-离子束微细加工闪耀光栅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任瑞;周海;师智全;吴健;林东晖;陈良民;;超短脉冲压缩用相位型反射光栅的矩阵表达式推导[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春泽;周斌;徐翔;杜艾;叶君建;张志华;吴广明;沈军;;溶胶凝胶法制备闪耀光栅及特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4 袁静;魏晓峰;袁晓东;徐冰;赵春茁;刘华;;ICF驱动器谐波分离相位光栅[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5 张艳;张彬;祝颂军;;光束谱合成的模拟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章维一;侯丽雅;;微系统领域3个关键技术的评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方抗美;;模块化机载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A];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8 谭荣清;万重怡;吴谨;刘世明;王东蕾;周锦文;唐永新;王永;赵冲;万朋;程亮;芦葱葱;齐继兰;;高重复频率可调谐TEA CO_2激光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秦泰然;瞿安连;;荧光显微镜单色光源中的椭球反射镜设计[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王锋;戴海涛;何兵;刘建华;徐克璹;;利用可编程LCOS空间光调制器制作PDLC菲涅尔透镜[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慧;极紫外多层膜光栅的浮雕衬底制作及衍射效率测量与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2 盛斌;利用天然氧化层掩模的真空紫外硅闪耀光栅的湿法刻蚀制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郑华东;数字全息三维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4 谭鑫;13.9nm光栅分束器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鲁韶华;特殊结构光纤光栅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苏绍璟;大量程纳米级光栅位移测量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7 王涛;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彩色全息显示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吴娜;全息光栅掩模图形转移理论模型及新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魏石铭;衍射度量术在光栅形貌测量与小阶梯光栅制作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冯艳;基于二次相位光栅的三维显微成像系统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坤;可实现激光扫描的液晶闪耀光栅的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明辉;同质掩模法制作闪耀光栅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汪海宾;凸面闪耀光栅的设计及其制作[D];苏州大学;2010年
4 蒋红;硅基微纳二元闪耀光栅垂直耦合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龙飞;无惯性光束扫描控制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龚亚辉;印品色度检测分光光度计的研究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何春九;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俊波;微光学元件在光交换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张发国;一种反射式微型光开关的相关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周小红;新型激光直写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