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天然染料的一浴法拼色染色技术研究

史彩云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出现了回归自然的时尚潮流,天然染料染色的相关研究被广泛开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多侧重于单一染料的染色性能研究,为了解决天然染料色泽单调的问题,扩大天然染料的色谱范围,本课题对天然染料的一浴法拼色染色在真丝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制成天然色素染色拼色的标准色卡。 为了探讨天然染料进行拼色染色的可行性,本课题首先对所用的天然染料单一染色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分析,以最大吸收波长、上染百分率、染色织物K/S值、染色牢度等为评价依据,试验了染液pH值、染色温度对天然染料上染真丝织物的影响以及染料在真丝织物上的提升性。不同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效果受染液pH值和染色温度的影响较大。红花黄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3.5,温度40~45℃;栀子黄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3~5,温度60~85℃;紫甘薯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3~5,温度40~55℃;板栗壳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3~4.5,温度75~95℃;紫甘蓝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4~6,温度40~45℃;黑米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5~3.5,温度80~95℃;茶树果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4,温度80~95℃;凤仙花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3.5,温度80~95℃;桑椹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3~4.5,温度75~85℃;胭脂虫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5~3.5,温度45~70℃;高梁红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为2~4,温度40~75℃。所得结果为拼色染色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进一步研究了铁媒和铝媒对天然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染剂对天然染料色光的影响根据天然色素的种类和媒染剂的种类而有不同的结果。铁媒和铝媒对栀子黄色素染色织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影响比较大;铁媒对胭脂虫红、红花黄、紫甘薯红、紫甘蓝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有影响;铝媒和铁媒对栀子蓝和茶树果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没有影响。媒染剂对天然染料染色的织物的色光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大多数天然染料而言,铝媒预处理会使染色织物的明度偏高,铁媒预处理会使染色织物的明度偏低,媒染剂预处理会使染色织物的色光偏绿偏蓝。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天然染料在适合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拼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拼色染料用量的比例不同,得到的染色织物的最大吸收波长、表观色深及颜色特征值都会有差异,得到了更加宽泛的色谱。与直接拼色相比较,铝媒预处理对拼色织物的颜色性能一般影响较小,而铁媒预处理对拼色织物的颜色性能一般影响较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巩继贤,李辉芹;天然染料在染色应用中的新进展[J];针织工业;2003年01期
2 ;科技专题[J];纺织信息周刊;2003年21期
3 于伯龄;绿色染整·天然有色棉·天然染料·数字印花(连载之二)[J];纺织信息周刊;2001年03期
4 ;朝鲜开发出新型天然矿物染料 用于建筑行业[J];化工中间体;2006年02期
5 周燕;;天然染料及其应用[J];国外丝绸;2006年01期
6 郑力伟;吴赞敏;;天然染料的应用及发展[J];染料与染色;2009年03期
7 方永和;黄麻纤维用天然染料染色[J];广西纺织科技;1999年01期
8 魏玉娟;柴爽连;;天然染料的性质及其应用[J];染料与染色;2006年06期
9 张博;吴桐;赵富华;刘军海;;天然染料在纺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纺织导报;2010年03期
10 乔欣;王欣;夏勇;;天然染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染料与染色;2010年03期
11 乔欣;王欣;夏勇;;天然染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染整技术;2010年08期
12 唐育民;;染整生产疑难问题解答[J];染整技术;2011年06期
13 吴民达;庭园植物是天然染料的来源[J];化学世界;1948年02期
14 王丽;贾丽霞;;天然染料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山东纺织科技;2007年02期
15 张晨;吴赞敏;张利贵;;羊毛纤维的超临界天然染料染色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6 长剑;;天然植物染料重出江湖[J];中国纤检;2007年09期
17 张淑云;;棉织物天然茶染料轧染工艺[J];印染;2010年07期
18 本刊编辑部;一些文章的评价[J];染整技术;2002年06期
19 谢孔良 ,刘艳娜;丝绸染色新技术的进展[J];纺织导报;2005年02期
20 黄荣华;;纺织品进入原生态时代——植物染色成为新宠正当时[J];中国制衣;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胜;;关于天然染料研究现状与设想[A];“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C];2011年
2 王雪梅;闵志强;;天然染料茶叶应用于几种常见的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染色的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栗源;杨晓燕;;植物染料染色性能及其抗紫外性能研究[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培辉;郑刚;牛海军;;电泳沉积TiO_2纳米晶天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崔永珠;张弛;隋世军;;天然染料婴幼儿面料的生态染色工艺研究[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俊辉;孙卫国;陈莉;刘玉森;赵秀苇;;板栗壳天然染料对纯棉针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A];2010年全国针织物及纱线染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蓉;许海育;;稀土在天然染料的真丝绸染色中的媒染作用[A];第七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嘉伟;王祥荣;;大黄素对三种聚酯纤维的染色热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岚;邵建中;柴丽琴;;天然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A];第七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晓菲;范润珍;宋文东;纪丽丽;刘娟花;苗东亮;仝绍伟;;薯莨色素染色珍珠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路艳华;纳米壳聚糖和纳米TiO_2-壳聚糖对真丝(绸)的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曹振宇;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3 汤立军;黄酮类仿生发色体、吡唑啉酮类发色体及其可交联染料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宇;基于天然染料角度对服饰文物保护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2 刘红丹;天然染料的间歇性染色[D];东华大学;2012年
3 柯俊;天然染料对PLA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4 刘正明;真丝绸天然染料印花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文晶;超声波法天然染料染色性能提升技术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6 史彩云;天然染料的一浴法拼色染色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孙丽;天然染料用于亚麻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8 柴丽琴;棉纤维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墩墩;改性天然染料对锦纶的染色性能[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娜;天然染料在真丝织物上的印花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平;天然染料染色利弊说[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迈建;天然染料贵在天然[N];中国纺织报;2005年
3 东讯;天然染料制备及应用项目获进展[N];中国纺织报;2005年
4 刘林;秘鲁天然染料厂商瞄准亚洲市场[N];国际商报;2004年
5 方宜才;东华大学院企合作装点五彩生活[N];中国服饰报;2006年
6 记者  苏铁鹰 特约记者 龙在平;863天然染整项目落地海澜集团[N];中国纺织报;2006年
7 记者 高浩荣;朝鲜开发出新型天然矿物染料[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丁姗;桑椹桑叶变身天然染料[N];中国纺织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海志;染色新工艺展现自然之美、健康之美[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张凯;海澜东华研究出天然植物染料[N];中国纺织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