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宋振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既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也是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研究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这一课题是在社会正在发生且不断加速信息交往实践的现实要求和历史进程下应运而生的。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与创新的重大任务,需要我们在一个更广阔和更深度的背景中,积极探究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探索“科技理性”与“教育伦理”辩证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体系构建之路,实现“技术理性”与“伦理理性”的合理链接。这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理论旨归,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践旨趣。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研究方法,从信息交往实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迁的现实出发,立足于信息交往实践的宽广平台,在全面认识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生态变迁的基础上,探寻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并试图着力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之道,寻求信息交往实践视阈下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路。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搭建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基础平台,为研究奠定基本的研究框架和论述空间。在导论中,结合现实,阐述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缘起,指出这个问题是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时代课题。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比较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基本论域。 第二层次,搭建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二级平台,阐明相应的概念和学理依据,并对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作出相应阐释。在第一章中,从对信息交往变迁下的社会变迁的理解入手,界定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特点与现状,明确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章从大学生与多彩信息媒介的广泛而深入接触入手,对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进行新的解读,通过对认识和反思信息交往实践视阈下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发展,确定了研究的依据,作为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深入展开的前提。 第三层次,搭建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三级平台,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解论域。在论文第三章中,将主题研究推向纵深,深入研究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涵义,并从契机和挑战两个维度详细研究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从而为论文主题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和事实解析。 第四层次,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实运用,将前面“三个层次”的研究运用到实证分析中。在论文第四章中,着重对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原则、教育主体的平等性原则、教育方式的疏导性原则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原则等四个方面的有效性提升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了立足实践、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注重融合和提高实效的四个方面的有效性提升的主要方法。在论文第五章中,结合第一二三章中对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外生态变革的理论与事实分析,紧扣第四章中提出的有效性提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一步从路径选择视角建构了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技术路径,并且反思并提出了基于有效性提升为目标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变革的前提、重点和路径。 第五层次,从学理层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价值理性属性,指出信息交往实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最终意义上体现为推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论文阐释了要立足于信息交往实践的前提,秉承反思与批判的理念,理性思考和进行信息社会构建,以一种自觉、自主的姿态,构建人性化、理性化、规范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广大大学生自觉走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路提供通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雅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2期
2 李玉萍;;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3 ;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4 宋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苏佩生,刘太平;正确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标准[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肖茂盛,吴晓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探讨[J];求实;2002年S1期
7 马丽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三贴近”原则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局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年会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8 秦学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经济论坛;2004年03期
9 卓雄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思考与建议[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10 史清华;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理论界;2005年05期
11 傅建芳;网络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2 蔡功舞;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3 王国晖;刍议系统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4 张金凤,胡文华;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及其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5 何士青;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97年会学术讨论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年04期
16 陈文博;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06期
17 ;中共教育部党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党建;2000年08期
18 张翼杰;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J];先锋队;2003年12期
19 程素念;;提高效益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0 浩天;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误区探析[J];当代经济;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涛;毕丹;;大学生群体盲人与正常人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刘刚;;贵阳市大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弓;;网络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彭学君;李志祥;;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高校学生群体危机决策研究[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延芳;;引入“生本教育”理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鞠小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8 胡继红;;学习落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马喜亭;;大学生发展辅导工作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芳;;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振超;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东强;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巫阳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凌烨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钊;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林齐;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及交往实践教育模式的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8 李超民;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茅海燕;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万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安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3 邵晓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原则与途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任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系统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6 贾何伟;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7 王春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迎春;公共政策视野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黄昀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育人结构与功能[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李亚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军军 刘丹;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将注重“社会问题思考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刘海军;为大学生群体开展母教培训[N];烟台日报;2010年
3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四大特性引人忧[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李斌、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李斌 吴晶晶;大学生群体呈现四大特性[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韩辉;爱心携手伴大学生社会飞翔“伴你飞翔公益行”大学生发展工程在京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董洪亮;倾听大学生的心灵脉动[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宗河;2008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产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井波;我区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新疆日报(汉);2010年
10 王超;开辟“绿色通道”[N];吉林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