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研究
【摘要】: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Kahn等研究发现:90%的住院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只有16%的患者真正得到预防。Anderson和Spence认为医院应发展书面的、正式的血栓预防策略。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同时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费用相对昂贵,给社会及个人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也及其沉重,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对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更好及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给患者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甚至死亡率。方法:通过选取自2013年9月入住我院,并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主要通过研究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外科术后患者DVT的有效性,来寻找护理干预的优点及可行性,并针对存在的缺陷制定和实施改善措施。同时,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过去一年内存在此类风险患者的DVT发生率,比较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分析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重要价值性。本研究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及护理干预主要有三种,即踝泵运动、循序减压弹力袜的穿着、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果:共143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干预组68例、对照组75例。患者中女性77名,(53.85%),男性66名,年龄从42至77岁(平均64.75岁),两组患者年龄(P=0.25)和住院时间(P=0.87)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股深静脉管径大于干预组(P=0.013),股深静脉流速快于干预组(P=0.021)、两组凝血功能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中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为中央型,1例为周围型,2例均发生于左侧;对照组中1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为中央型,5例为周围型,2例为混合型,左侧8例,右侧2例。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4%vs.13.3%,P=0.023)。结论:护理干预能避免药物治疗治疗出血相关并发症,也能避免增加患者很多经济上的负担,而且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这一术后常见病的发生,有效的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支出。但是其治疗相对比较繁琐,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且治疗时机上需要严格把握,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把握评估时机,进行正确评估,加强宣教,为患者选择更为有利的预防方法,使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