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民思想对中学历史公民教育的启示
【摘要】:梁启超提出“新民说”这一思想,旨在对当时大众进行改造。首先,梁启超对新民的必要性、急迫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梁启超提出其新民的目标期望,梁启超希望能够实现开民德、启民智、促民力。其新民观念影响下的史学观念,无处不见其开辟创新之处,他批判封建的、以君史为核心的旧史学,提出新的史学目的、内容、方法观以建立一新史学。通过对课标、教材、实践三个层面考察,发现当今历史教育在公民教育方面存在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课标层面过于重义务轻权利、重公德轻私德;课标对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及水平层次的表述不够清晰明了。教材虽基本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但在呈现时存在脱离学生生活、混乱零散、缺乏形象性等问题。起统领作用的课标及作为实施教育载体的教材在公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操作实践也出现些许问题。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当今历史学科的公民教育方面具有启示借鉴作用。首先,发挥学科作用,彰显公民教育。其次,结合学科特点,发展公民教育。第三,采取恰当方法,落实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