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橄榄苦苷降低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机制探讨

史静  
【摘要】:第一部分橄榄苦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大鼠ICH模型病灶周围BBB的破坏目的测定大鼠脑出血模型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以及ERK、p38、JNK蛋白的表达,从而评估橄榄苦昔能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脑出血所致的血脑屏障破坏;评估MAPK(ERK、p38、JNK)通路是否与脑出血氧化应激导致血脑屏障破坏相关。方法采用经典的胶原酶Ⅶ建立大鼠ICH模型,假手术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Ⅶ,实验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生理盐水组,脑出血+橄榄苦昔(20mg/kg、40mg/kg、60mg/kg、80mg/kg)组共6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正常喂养3天,脑出血+生理盐水组,造模成功后20min,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每天1次,连续3天;脑出血+橄榄苦昔(20mg/kg、40mg/kg、60mg/kg、80mg/kg)组造模成功后20min,用生理盐水分别将(20mg/kg、40mg/kg、60mg/kg、80mg/kg)的橄榄苦昔稀释至1ml后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72小时采用mNSS评分进行大鼠行为学测定,大鼠行为学测定完20分钟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 测定大鼠脑组织 ZO-1、Occludin 的含量,Western blot 测定 ERK、p38、JNK蛋白的表达。结果ICH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氧化应激指标(ROS、MDA)以及MAPK下游基因ERK、P38、JNK表达明显增高,抗氧化指标(SOD、GSH-Px),ZO-1、Occludin表达显著降低。橄榄苦昔20mg/kg对大鼠ICH模型所有观察指标无明显影响;而橄榄苦昔40mg/kg、60mg/kg、80mg/kg显著降低大鼠ICH模型的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指标(ROS、MDA)及ERK、p38、JNK的表达,显著增加大鼠ICH模型抗氧化指标(SOD、GSH-Px),ZO-1、Occludin的表达,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而疗效更显著。结论1橄榄苦昔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大鼠ICH模型病灶周围BBB的破坏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大;2大鼠ICH模型中,病灶周围脑组织的ERK、p38、JNK的表达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橄榄苦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下调ERK、p38、JNK的表达。第二部分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大鼠ICH模型BBB通透性的可能机制目的通过调控大鼠ICH模型ERK、p38、JNK的功能,观察各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探讨MAPK(ERK、p38、JNK)通路是否为氧化应激反应导致BBB破坏的主要途径。方法建立胶原酶Ⅶ大鼠ICH模型,假手术组脑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Ⅶ,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ERK阻断组、p38阻断组、JNK阻断组、联合阻断1组、联合阻断2组、ERK激动组、p38激动组、JNK激动组、联合激动1组、联合激动2组,共计12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正常喂养3天;脑出血+生理盐水组,造模成功后20min,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每天1次,连续3天;各阻断组于造模成功后20min,生理盐水稀释相应阻断剂0.1 ul至1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各激动组于造模成功后20min,生理盐水稀释相应激动剂0.1ul至1ml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脑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72小时采用mNSS评分进行大鼠行为学测定,行为学测定完成20分钟后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发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测定BBB 通过性,Western blot 和 Real-time PCR 测定 ZO-1、Occludin 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CH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明显增加,而ZO-1、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RK阻断组、p38阻断组、JNK阻断组、联合阻断1组、联合阻断2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ZO-1、Occludin表达显著增高,且联合阻断组的作用明显强于单个阻断组,联合阻断2组强于联合阻断1组;ERK激动组、p38激动组、JNK激动组、联合激动1组、联合激动2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的含水量、BBB通透性增高,ZO-1、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且联合激动剂1组的作用强于单个激动剂组,联合激动2组的作用强于联合激动1组。结论1 ERK、p38、JNK阻断剂能降低大鼠ICH模型病灶周围脑组织的BBB通透性且有协同作用;2 ERK、p38、JNK激动剂能加重大鼠ICH模型病灶周围脑组织的BBB通透性且有协同作用;3.MAPK(ERK、p38、JNK)在大鼠ICH模型氧化应激反应所致BBB破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令丽;李楠;刘曼;周洪霞;;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5期
2 李东方;赵海滨;姜天元;翟瑶瑶;杨丹丹;;采用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的技巧[J];神经药理学报;2015年04期
3 付怀栋;潘永进;王秀彬;林福军;杜守云;;磁共振成像在大鼠脑出血模型制作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2年16期
4 朱文焕;周岱;;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的体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倪厚杰;刘娜;陈娟;刘永明;张誉;杨二方;唐洲平;;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年06期
6 任泽光,吴建中;大鼠脑出血模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年04期
7 张昊;马晓依;吕妍;王婵媛;;大鼠脑出血模型[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4期
8 鲍刚,郭宁,张仲林,陈伟;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的特征及Bcl-2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控[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1期
9 张磊;沈延春;李艳;陈莹;王翠兰;陈琼霞;高友晶;刘丽江;;采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杨洁;倪厚杰;唐洲平;;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年04期
11 曹勇军;陈孝东;王引明;刘春风;;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12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13 徐天策;郑胜哲;;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技巧[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14 徐兰娟;易波;李保林;;槲皮素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对抗炎症作用及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年02期
15 周德生;刘利娟;陈瑶;胡华;钟捷;;安脑平冲片对大鼠脑出血模型BDNF表达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年08期
16 戴高中;陈汝兴;卫洪昌;;大黄虫丸对大鼠脑出血模型海马组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6期
17 陈勇;高林;耿利娇;贺维亚;;乳胞素对SD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新生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18 张绪新;梁燕;李彦钊;任刚;孙丕通;邓东风;;旱莲草超微粉联合止血纱布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03期
19 贾晓涛;李东芳;罗岗;刘正姣;潘艳芳;;大鼠脑出血模型脑组织NgR的表达形式[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20 李慧;娄季宇;杨霄鹏;;大鼠脑出血模型制作技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文玉军;秦毅;张敏;徐群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柳夫义;张建民;陈高;姚勇;李桂林;冯铭;王任直;卢姗;韩钦;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晓梅;李小刚;;载脂蛋白-J mRNA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表达的实验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孙余明;楼建涛;黄光祥;孙军;;注射用阿魏酸钠对胶原酶致大鼠脑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任瑞芳;黄良国;蒋国红;黄名璐;;BDNF对MSCs向脑出血灶周围组织迁移的保护作用[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傅佳峰;催创;诸葛启钏;张宇;叶盛;曾博;朱丹化;;嗅鞘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出血模型后行为学及形态学的研究[A];2007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尚寒冰;赵卫国;张卫峰;;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糖代谢变化的18F-FDG PET/CT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吕磊;王亮;唐宇平;李文伟;蔡定芳;董强;;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新军;刘盈盈;夏祥国;徐宏;曾义;韩杨云;;人胚干细胞植入脑出血大鼠的存活和分化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静;橄榄苦苷降低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8年
2 张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凌风;NDRG2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巩法桃;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文玉军;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4年
4 张毅;涤痰通络法对大鼠脑出血模型72h内神经功能及脑含水量变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柴志勇;脂肪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李凤;Apo-J、Omi/HtrA2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7 李晓芳;实验性脑出血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郑丽;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下丘脑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韩健鹏;去铁酮、氯碘羟喹干预大鼠脑出血模型效果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王绪常;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凡新 董志 傅洁民;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神经保护的作用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