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TR平台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对照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筛选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4例,均为出院后自愿选择居家康复、有家庭照顾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与常规治疗和急性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出院后采用常规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干预组出院后给予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在患者入组时、出院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评价其运动功能恢复水平及生存质量改善状况,具体评价内容为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平衡能力(BBS)、起立-行走试验(TUG)、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改良巴氏指数(MBI)、生存质量(SS-QOL)。结果:(1)FMA运动功能,出院后干预组各时间点FMA值总分和上肢功能(FMA-UE)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两组下肢功能(FMA-LE)值均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出院后第12周,干预组FMA-LE为(28.66±1.63)分与对照组FMA-LE(27.87±1.73)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2)平衡能力,根据BBS评定显示,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平衡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出院后干预组各时间点BBS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出院后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起立-行走测试结果比较(TUG)出院后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组内出院后第12周(26.84±2.32)分与出院后第8周(26.40±2.01)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其余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比较(6MWT),出院后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干预后两组在出院后第12周都达到基本自理水平,干预组(67.38±2.99,12w),对照组(61.19±5.22,12w);出院后干预组各时间点MB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生存质量(SS-QOL),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质量总分有明显提高;出院后干预组各时间点评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各时间点的SS-QOL总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总分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分析生存质量各维度结果,干预组出院后各时间点的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六个维度评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第4周精力和工作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第8周及第1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第8周情绪维度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第4周和第1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个性、思维、视力三个维度在出院后的各时间点评定值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HTR平台的脑卒中远程康复护理模式,经过12周的干预,干预组患者整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功能性步行及步行耐力得到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出院后12周达到了基本自理水平,且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等维度。综上所述,基于HTR平台的脑卒中远程康复护理模式,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