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排放驱动因素的时空分解分析:全过程治理的视角
【摘要】:工业污染排放的有效防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工业污染问题。把握工业污染排放在时序变动、空间差异方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科学制定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过程治理视角下,本文借助Kaya恒等式将工业污染排放分解为源头防治、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经济规模等环节的9个因素。进而利用时序指数分解分析(时序IDA)、归因分析(AA)和空间指数分解分析(空间IDA)法探究了工业污染排放全过程治理各环节驱动因素的时序发展趋势和空间发展特征。基于中国29个省区2010-2015年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末端治理是促进工业SO2减排的主要环节,过程控制次之,源头防治的作用最小。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源头、过程阶段工业污染的治理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末端治理措施力度和能源强度因素极大促进了工业SO2的减排,而投资强度和煤炭污染强度是抑制工业SO2减排的主导因素。各省区对这4种关键因素的贡献有所不同;(3)基于各省区工业SO2排放的时序、空间分解结果,所有省区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相应的全过程治理改善政策着力点也应有所差异。最后,本文从进一步强化全过程治理模式、弥补全过程治理各环节因素中的短板、实施地区差异化的全过程治理改善策略、建立全过程治理各环节绩效的动态监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工业污染减排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