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法对西兰花内部水分状态以及维生素C提取产量的影响
【摘要】:在食品和生物工业中,从植物中提取营养元素是重要的单元操作。营养元素的提取和测量有两个基本步骤,即:ⅰ)破坏细胞组织结构,ⅱ)用适当的溶剂提营养元素。因此,提高营养元素的提取产量应改变细胞结构、提高细胞壁和粘附膜的渗透性。同时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确保营养元素(维生素C)自身的稳定性。本文首先研究了抗坏血酸在室温下在不同溶液下的降解动力学行为。通过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抗坏血酸在室温下的降解符合一阶降解动力学模型。对常用维生素C提取剂比较后发现偏磷酸和一些酸联用可以显著提高维生素C的提取产量。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几种常用的破碎方法对西兰花中维生素C提取产量的影响。使用基于T2位移的低场核磁方法、粒径分布和显微镜的方法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物理破碎方法时,相比于机械匀浆,高压匀质条件下,西兰花花和茎的维生素C提取产量分别提高了 75.69%、28.84%。行星球磨的组织完整性与高压均质相似,但长时间的行星球磨也引起了维生素C的降解,这部分工作可以证明,在不考虑营养元素(维生素C)降解的情况下,组织损伤的程度与营养元素(维生素C)的释放呈正相关。低场核磁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不同物理过程西兰花花茎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使用酶方法时,相比于空白组,果胶酶能够显著破坏西兰花的细胞结构,西兰花花和茎的维生素C提取产量分别提高了 81.1%、51.2%。这部分工作进一步验证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和营养元素(维生素C)提取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T2位移的低场核磁方法反映植物微观结构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