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DNA碎片指数与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夫妇男性患者,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index,DFI)与精液常规之间以及精子DNA碎片指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临床结局事件(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之间的相关性。借此以评价DFI在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我们收集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来我院拟行IVF-ET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的夫妻中男性病人的精液标本,将这些标本行精液常规检查以及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的检查。同时我们统计了 IVF过程中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利用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对DFI、精液常规检测结果以及IVF的临床结局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同时对这几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124例不孕夫妇男性患者通过我们的入组标准被纳入实验。实验所得的结论如下:1、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率(PR)、非前向运动精子率(NP)三者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FI)之间有负相关性。即DFI数值越高,精子活动率、PR、NP越低;不动精子率(IM)与DFI呈正相关性关系,即DFI的数值越高,不动精子的比例也就越大。2、以DFI的大小分ABC三组,A组(DFI≤10%)、B组(10%DFI30%)、C组(DFI≥30%),每组的精液常规参数与其均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于各组的例数不同,需先行welch检验。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精子活动率、PR、NP、IM在DFI不同分组下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与上述结果不同的是精子浓度在DFI分组下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动精子率方面,实验的结果显示C组的IM占比高于B组,A组的占比最小,即C组B组A组。而在活动精子方面,A组中精子活动率、PR和NP均明显高于B组,B组则高于C组,即C组B组A组。这表明当精子DNA碎片较少时精子的运动最为活跃,当精子DNA碎片率较高时则影响了精子的运动,表现出不动精子数量的明显增多。3、在计算不同DFI分组下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统计数据时发现,三组所得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说明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三个临床结局指标在不同DFI分组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除常规精液分析之外,精子DNA碎片检测可以当做另一个必要的选项。精子DFI检测可以作为IVF-ET技术受精结局的参考选项。在诊疗过程中参考精子DFI的水平高低,有助于改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