腙类衍生物超快宽波段光限幅及光物理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致力于有机光限幅材料的研究,为了得到能够同时满足不同激光脉冲宽度下的超快宽波段的光限幅材料,基于单重态双光子诱导激发态吸收的光物理机制,设计并合成了两种简单的腙类衍生物A1(N-(苯并噻唑-2基)芘-1-腙)和A2(N-(苯并噻唑-2基)-2,4-二甲氧基苯腙),通过连接不同π共轭结构的外围取代基来调制分子的光学非线性性能。通过瞬态吸收光谱和Z扫描实验,分别对A1和A2的激发态吸收、光学非线性响应的大小展开了研究,并发现具有较大π共轭结构的分子A1拥有更为优异的光学非线性性能。通过泵浦-探测实验验证了光物理机制为双光子诱导单重态激发态吸收,并建立三能级模型及对应的速率方程进一步解释分子光动力学过程。同时,结合分子前线轨道电子云分布,分析了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在这一类非对称性有机分子中,通过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扩展分子π共轭平面,会有效地提升分子光学非线性性能。在超快光限幅研究中,分子A1在飞秒、皮秒和纳秒时域皆表现出了卓越的超快宽波段(515-800 nm)光限幅能力。光限幅阈值最小可达2.07×10-3 J/cm2(190 fs,532 nm),远小于大多数近年来所报导的光限幅材料。结果显示,利用基于单重态的双光子诱导激发态吸收这一手段,有利于获得高透过率、宽波段、超快响应的优秀光限幅材料。对简单的分子进行合理的设计,将会使得它表现出优异的光限幅性能,为今后对有机光限幅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向。
|
|
|
|
1 |
任慧,乔小晶,王长福;宽波段烟幕干扰技术研究[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
2 |
黄振立,汪河洲,钟增培;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双光子吸收光物理特性关系[J];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
3 |
孙婷;张宣智;常伟军;李元;胡博;郭小岗;杨华梅;陈秀萍;;红外宽波段双层谐衍射光学系统的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4期 |
4 |
李云静,詹传郎,赵理曾,王夺元,卢振中,聂玉昕;几种新型有机分子的双光子吸收及光限幅特性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
5 |
郑志远;韦志刚;李振朝;文小航;陈辰;;中国西北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地表宽波段发射率变化特征研究[J];大气科学;2016年06期 |
6 |
程洁;孙林;朱寿东;王春香;;宽波段发射率对长波净辐射估算影响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
7 |
张学如,杨学栋,国凤云,宋瑛林,李淳飞;GaAs半导体材料中双光子吸收光限幅与偏振方向的关系[J];光学学报;1998年03期 |
8 |
张玉瑾;张秋月;宋玉志;王传奎;;飞秒脉冲激光啁啾对4,4’-二(二正丁胺基)二苯乙烯的光限幅及动态双光子吸收的影响(英文)[J];计算物理;2015年01期 |
9 |
马明毅;;新型纳米光电材料及其复合体系的光物理研究[J];科学家;2016年15期 |
10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J];物理;2011年07期 |
11 |
周韶勇;郝长征;陈霞;;城域网光物理网规划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9期 |
12 |
白婷;刘晶儒;叶景峰;王晟;叶锡生;;宽波段的类金刚石薄膜光学窗口[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0期 |
13 |
;其它[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4期 |
14 |
杨国帧,章志鸣;光物理研究的进展[J];科技导报;1996年12期 |
15 |
方延平,步明辉,诸德放;光物理学与化学、生物医学的交叉[J];现代物理知识;1996年04期 |
16 |
唐树延;;农用光物理技术[J];发光快报;1987年Z1期 |
17 |
樊美公;9-甲基蒽单体、二聚体和夹心面包对在硅胶上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8年02期 |
18 |
陈力生;刘同明;漆宗能;;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光物理、光化学及电导[J];高分子通报;1989年01期 |
19 |
刘垂瑶;;《DFW宽波段透反仪》通过技术鉴定[J];光电子.激光;1984年01期 |
20 |
杨国桢;光物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量子电子学;199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