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并成为一个城市、地区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新时代我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而近年来,我国研发(RD)经费支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与美国、日本等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创新水平仍然不足,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鉴于此,本研究从不同地理范围,即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八大经济综合区,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指数法对创新效率分别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其次,结合变异系数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法,对创新效率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再者,借助Tobit模型识别政府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对创新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间全国区域创新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总结全国、东中西、八大经济综合区的创新效率,发现存在共性的区域差异即东西方向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U型特征,南北方向上呈现南方高,北方低的特征。东西问题突出逐渐转向南北问题突出。(3)全国创新效率提升得益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而东部及沿海地区创新效率提升则主要依赖技术进步,中西部等内陆地区主要依赖技术效率的提升。(4)全国创新效率的提升属于政府推动型,从三大地带看,中、西部效率提升属于政府推动型,而东部地区则是市场推动型。最后,本研究针对不同区域提高区域创新效率,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主体培育、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