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体制制度化与政治稳定关系研究
【摘要】:有关政党体制的研究经历了从政党体制类型到制度化的转移,对于处在民主转型与巩固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党体制的制度水平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政党体制具有合法化政权、规范参与和整合社会的政治稳定功能,而政党体制的制度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党体制政治稳定功能的发挥,是一国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细数了自1992年泰国民主化以来政党体制的发展历程,从1992至2001年之前的中小政党林立状态,2001年至2007年泰爱泰党一党独大,到2007年至2014年的两党对峙格局的形成,2014年军事政变以来形成了“挺巴育”与“反巴育”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在梅因沃林的政党体制制度化理论的基础上,将采用政党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化、政党间竞争模式的制度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制度化和政党组织水平的的制度化这四个尺度对泰国政党体制制度化程度进行分析,得出自1992年以来泰国政党体制的制度化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低制度化的政党体制严重影响到泰国的政治稳定,在国家政权体系层面上导致政治极化对立、政府合法性与治理有效性双重失灵和宪政民主制度的不稳定与后退,在政治过程的层面上导致政党体制的政治参与功能难以发挥、政党联合社会运动联盟进行不妥协抗争,在社会政治关系层面上导致更严重的社会分裂和庇护政党制下社会关系网的劣化。泰国政党体制曲折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从威权体制向民主化转型中都会出现的政治失序问题,但泰国似乎陷入了“低制度化政党体制与政治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对于未来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取决于国内各派政治权力集团的势力消长与利益取舍,泰国经验表明了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强有力的主流政党和高制度化的政党体制对于政治稳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