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中国的冬季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如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冰雪体育旅游深入研究。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只占比1%,滑雪运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冰上项目的参与度也是发展缓慢。如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的宏伟目标,唯有准确阐释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内涵,揭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动因和消费特征,合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才能成功兑现。研究对于丰富冰雪体育旅游理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建设,丰富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调查对象,针对资源开发、管理等现状设计了“冰雪体育旅游消费者”“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两份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冰雪体育旅游相关文件、管理策略,阐释了冰雪体育旅游内涵、价值、特征,实证研究了黑龙江、北京典型案例,提出了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分析冰雪体育旅游相关理论基础,并阐明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旅游、体育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概念,进一步阐述冰雪体育旅游的内涵属性,包括其价值、功能和特征,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2)剖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出台为该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伴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基于微观层面来分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也逐步增加,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获得畅爽体验、获得社会认同则成为了旅游者的心理动因。(3)中国居民不同消费群体表现特征显著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不管过去有无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对该产品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多数集中在100元以下消费;年龄高低与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各年龄段都有10%的人群未来愿意为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支付超过200元的消费;各种职业群体中20-30岁年轻群体占据半数,大多数人群对未来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集中在100元以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过去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的人群比重不断增加,而低消费人去则在逐渐减少;与过去的消费需求相比,各不同职业人群未来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显著下降;城镇与市区居民有着相对较高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不同收入的群体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都低于100元。(4)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梳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脉络,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滑雪旅游为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较差,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5)针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的发展策略实现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管理,管理的水平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管理缺位意味着无法实现高效的产品开发,也表示无法规范旅游市场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保障,政策导向不仅能使旅游企业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推进冰雪旅游产品运行机制,并通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灵活运用营销策略,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五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