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茂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聚合反应的性能
【摘要】:
本文采用水杨醛缩合的Schiff碱配体,首次合成了两种单分子的Schiff碱稀
土(?)氯化物和一种二价钐配合物,并对其中的两种进行了X光结构鉴定,考察
了这三种配合物对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催化活性。采用吡啶甲醛缩合的中性Schiff
碱配体,合成了二种Schiff碱镱三氯化物。用金属钠处理水杨醛缩合的Schiff
碱,首次制备了一种独特的钠化物,并对它进行了X光结构鉴定。发现了一种
新的还原方法,首次制得非茂基非经典二价铒配合物,并对它进行了X光结构
鉴定。首次合成了一种双烯胺锂配合物,并对它进行了X光结构鉴定。进一步
研究了这种双烯胺锂对己内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催化活性,制得高达
74.9%全同立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首次合成了一种双烯胺基镱配合物。
1.无水三氯化稀土与水杨醛缩合的Schiff碱配体的钠盐在四氢呋喃中按
1∶2摩尔比反应,首次得到Schiff碱稀土一氯化物[2-OC_6H_4CH=N(2,6-
~iPr_2C_6H_3)]_2Ln(THF)Cl[Ln=Yb(1),Er(2)]。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
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它们是单分子扭曲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稀
土离子的配位数是6。
2.SmI_2与水杨醛缩合的Schiff碱配体的钠盐在四氢呋喃中反应,首次制得
Schiff碱二价Sm配合物[2-OC_6H_4CH=N(2,6-~iPr_2C_6H_3)]_2Sm(THF)_2(3),对产物进
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特征。
3.无水YbCl_3分别与吡啶甲醛缩合的两种中性Schiff碱配体在乙腈中按1∶2
摩尔比反应,得到两种Schiff碱镱三氯化物[C_5H_4NCH=N(2,6-
~iPr_2C_6H_3)]Yb(CH_3C=N)Cl_3(4)和[C_5H_4NCH=NC_6H_5]_2YbCl_3(5),对产物进行了元素
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
4.水杨醛缩合的Schiff碱在四氢呋喃中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在DME溶液
中结晶,得到一种独特的钠化物[2-OC_6H_4CHNH(2.6-i-Pr_2C_6H_3)Na(DME)]_2(6),
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它是桥联的
1卜茂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聚合反应的性能
中文摘要
一聚体,钠的配体数为4。
5.发现了一种新的还原方法:如上述,Schiff碱2一HOC6H4CHNH(2,6一i一PrZC6H:)
在四氢吠喃中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将离心后得到的清液与无水ErCI:按2:1摩
尔比进行反应,首次得到了非经典二价饵配合物「2一oC6H4cHZNH(2一6-
IPrZC。H:)14ErNaz(THF):(7),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并测定了
它的晶体结构。‘亡是一种离子型配合物,饵的配位数为6,钠的配位数为4。
6.1 .4一二氮杂丁二烯与二异丙胺基铿在四氢吠喃中按1:2摩尔比反应,首次
得到了」种双烯胺铿配合物{CHZ=q(2,6一IPrZC6H3)N〕[N(2,6-
’Pl.:C6H:)]C二CH:}LiZ(T HF)4(8)。对产物进行了儿素分析和红_外光谱表征,并测
定了它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两个碳碳双键没有共辘,而是分别与两个氮原
子共辘,每个Li原子与一个N原子和两个THF中的O原子配位,Li和N之间
形成。一配键。无水YbCI:与这种双烯胺铿在四氢吠喃中按1:1摩尔比反应,首次
得到了1种双烯服基Yb配合物{CHZ一q(2,6一!PrZC6H刁N][N(2、6-
,Pr:C6H3)」C=CHZ}2,YbLiZ(THF)4(9),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_外光谱表征。
7.首次发现,水杨醛缩合的Schiff碱稀七一氯化物对己内酷的开环聚合具
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在600C聚合3小时,即可达到较高的转化率。所得聚合物
的数均分子量高达几十万,分子量分布PDI2.O。Schiff碱二价衫配合物对己内
脂的开环聚合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60℃聚合10分钟可达到100%转化率,
分子量分布PDI司.5。室温卜聚合,在保证高转化率的情况下,得到的聚合物
分户帚分布约为1.2。
8.首次发现,上述双烯胺铿对甲基丙烯酸甲酷的聚合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和立体选择性,在一78Oc,单体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500:1,聚合2小时,单.体
转化率为98%,分子量约为10万,等规度为74.9%。此外,这种双烯胺钾对
已内酷的开环聚合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在10℃,单体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
2000:1,聚合20分钟,单体转化率为100%,数均分子量高达几十万,分子量分
布指数PDI2.0。
|
|
|
|
1 |
赵永亮;连锡山;赵凤英;;邻溴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光谱特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2 |
李建宇,张颂培,曾红;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1998年12期 |
3 |
梁利芳,李源英,杨燕生;苯甲酰三氟丙酮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4 |
郑文杰,陈填烽,杨芳;光谱学事件的时间标度与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J];暨南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5 |
王党辉;杨一心;杨一勤;赵天成;伍星;王少康;侯瑶;陈慰宗;;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甘氨酸Schiff碱镨(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科学通报;2005年23期 |
6 |
杨正银,王流芳,吴集贵,李兴玉;2-羰基丙酸(吡啶-4-甲酰基)腙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J];应用化学;1992年03期 |
7 |
王世英;于广谦;李玉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载体稀土配合物的Double-Double效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8 |
王增林;牛春吉;胡宁海;倪嘉缵;;稀土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
9 |
但悠梦,聂光华,余爱农,胡卫兵;稀土配合物[Tb(C_3H_7NO_2)_2(C_3H_4N_2)(H_2O)](ClO_4)_3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0 |
胡远芳,王艳,胡卫兵;稀土配合物[Nd(C_3H_7NO_2)_2(C_3H_4N_2)(H_2O)](ClO_4)_3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1 |
邓瑞平;于江波;张洪杰;李哲峰;周亮;彭泽平;郭智勇;;Sm(TTA)_3phen的摩擦发光及发光现象与配体性质的关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6期 |
12 |
黄建军;钟平;胡雯;;对叔丁基杯[6]芳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江西化工;2008年03期 |
13 |
聂春红;董艳萍;迟彩霞;乔秀丽;王佩华;;对硝基苯酚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4 |
张辉;黄常洪;张扬;喻莉萍;李旭;周菊锋;李强国;胡吉林;;稀土配合物La(C_7H_5O_3)_2·(C_9H_6NO)对血浆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2期 |
15 |
刘艳红;朱保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6 |
关莎莎;刘连利;孙彤;王莉丽;;波长转换膜的制备及表征[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7 |
完颜辉,董文基,李小静,冯长周,杨汝栋;稀土元素-双-4-酰基吡唑啉酮-季胺盐离子缔合型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稀土;1989年02期 |
18 |
任吉民,裴奉奎,王文韵;水溶液中羟脯氨酸稀土配合物的NMR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90年01期 |
19 |
李林书;王瑞芬;杨燕生;李沅英;;稀土-罗丹明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20 |
王增林,胡宁海,牛春吉,倪嘉缵,崔爱莉;Er_2((PhCH_2COO)_6)·4H_2O的结构及热分析[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