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林》研究
【摘要】:考据学在清代发展到了颠峰,而无论清代的先辈大师还是鼎盛时期的中坚人
物对明代的学术研究都颇有微词。明代考据学研究的专著只有台湾林庆彰的《明
代考据学研究》,学术史著有关明代的部分或者突出陆王心学,或者指责学风的
空疏,却忽略了其时也有一股异动的潜流。明代中后期已经有不少学者为了拯衰
救弊,强调经世致用和考据之学。本人认为要对明代考据学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必须建立在对具体个案的研究基础之上。之所以选择周婴的《卮林》作为研究对
象,有三个原因:一是周婴的生平事迹原本所知非常有限,而本人有幸读到新发
现的材料,可以略考其生平。二是学术界或媒体大都认为“台湾”一词最早见于
周婴的《东番记》,而著名学者方豪却认为出自陈第《东番记》,周婴是否写过《东
番记》?与陈第的《东番记》是否有关系?周婴所说的“台湾”是指今天整个的
台湾岛吗?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三是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子
部杂家类中著录的明人考订性笔记仅有九种,而对周婴的评价非常高。那么,周婴
的考据方法如何呢?为何能博得四库馆臣的称赞?
本文分上下篇。下篇《卮林校证》,既搜罗明刻本及后来各本仔细“对校”,
又注意追索《卮林》所引用的原始文献进行“他校”,尤其重视学术史上对同一问
题的探讨,将周婴放在此前和此后的位置来进行比较,更能彰显其在考据学上的
功夫和地位。下篇作为基础研究,为上篇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保障。上篇《周婴及
其著述研究》分四部分,第一章《问题的提出》,通过归纳有关周婴及其《东番记》、
《卮林》研究的现状,说明本文选题的学术意义和学术目标。第二章《周婴生平、
著述考略》的写作,得益于阅读罕见的周婴撰写的《远游篇》,著名学者方豪当年
慨叹天壤间不得见此书。通过《远游篇》,考出了周婴一生大致的行事和不为人知
的著述。第三章《东番记研究》,将周婴和陈第写的同名《东番记》,以及《东
西洋考》中的《东番考》进行比较。确定陈第之作在前,是散文形式。周婴根据
陈作及自己的见闻进行艺术再创作,是骈文形式。方豪曾以为周婴没写过《东番
记》,流传之《东番记》之所以嫁名周婴,是因为周婴将陈第写的《东番记》编入
游记选集《远游篇》中。得此解释,方先生之疑可释矣。第四章《卮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