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求的机辅写作任务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摘要】:
英语写作在外语学习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和考试体系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写作的投入,影响学生对写作过程中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并导致学生作品中两者的失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近年来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这类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然而,综观该领域的文献积累,相关实证研究甚少,涉及基于中国学生需求的机辅写作教学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通过对苏州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部分本科生参加的一个跨校合作写作项目整个过程的调查,探究了基于学生需求的机辅写作任务是如何影响学生对写作活动的投入,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以及其写作成品中形式和意义的平衡,同时也探究了影响学生写作发展的其它相关因素。
本研究运用了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材料来源于项目开始时的需求调查问卷、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书面访谈,及其反思报告,学生作品,学期末的课程评估,以及研究者的参与性观察。
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基于需求的机辅写作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使其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学生对写作任务的不同态度和动机导致了他们在写作活动中不同的投入程度。
2.不同任务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影响程度不同。归纳型任务加强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意义的注意,交换观点型任务和互改任务均加强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
3.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作品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取得了一定的平衡。但是由于母语的影响和学生本身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强,写作任务的实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不平衡状态。
4.许多其它因素也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能力,教师和同伴的态度和作用,以及其它一些外在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写作发展。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该从了解学生需求出发,通过设计各种任务来加强其写作投入程度;教师应该了解不同任务的功能特点,以做到在运用中让各种任务发挥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加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注意而达到最后作品中两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