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组织视野下高校课程特征分析

孙存昌  
【摘要】: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流变的异彩纷呈的局面中,以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者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在讨论自然过程的可逆与不可逆、进化和退化、无序和有序、简单与复杂等重大问题时,建构起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系统科学成果为核心的“自组织理论”范式。本文借助自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对高校课程系统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分析,对高校课程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扫描,着重剖析了高校课程系统的内部要素,阐述了内部要素各自的自组织特征以及它们对高校课程系统的影响,从而概括出高校课程系统发展的自组织机理。 本文在分析高校课程系统自组织特征后,分析了国外高校课程发展的趋势,提出高校课程建设的自组织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初步设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建国;从跨学科教育谈高校课程结构调整[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年02期
2 刘红霞;;《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学雷;;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4 刘大军;;高校微型课程的开发[J];大学(学术版);2011年07期
5 胡水华,潘世荣,王波;高校课程规范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03期
6 陈金艳;关于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张勤国;试论高校课程教育目标责任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0期
8 钟丽萍;;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课程管理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年01期
9 张丽君;;高校开设妇女学学科前景展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曾云燕;;试论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课程考试评价[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1 王桂林;宋秀红;;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的理论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2 张冬敏;;高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年09期
13 任佳伟;田小海;钱科颖;;高校课程表编排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4期
14 曹云亮;;群体动力学视域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6期
15 周峰;;深化高校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8期
16 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9期
17 王伟廉;关于我国高校课程理论建设现状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18 沈登学;高校课程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践[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19 赵蒙成;高校课程体系的文化学解读——一个案例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6期
20 母小勇,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回到人类活动的“原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承伟;;高校课程评估AHP-Fuzzy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2 李正贤;;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的安全问题研究——以户外拓展训练为例[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费新华;宣丽;蔡雯;;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目对于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影响[A];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素循;;前言[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5 张真良;黄宵宁;;“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网络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吕斐宜;;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高福莲;李银生;武俊芳;杜娟;靳艳;张小静;;试谈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天曦;;论实践教学必须加强[A];北京高校电子工艺实习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强;姚春丽;金小娟;;创新型造纸专业课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徐垚;;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装置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臣;“四因说”视角下高校课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汪贤泽;高校课程管理体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夏国萍;中国高校课程国际化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蒲杨;高校课程:让大学生学会“操心”[D];苏州大学;2010年
5 楼英伟;高校课程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朱璋龙;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史及其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郝志娜;近二十年国内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郭杰;高校课程发展性评价的理性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小飞;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敏慧;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宁 姜泓冰 赵婀娜 徐升升;网络公开课,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11年
2 张威;CEAC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N];中国电子报;2003年
3 何兵玉;IBM与教育部合作将SSME引入高校课程[N];电脑商报;2006年
4 记者 吴晶;周济:学术道德教育将纳入高校课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郭立场;学术丑闻折射制度缺失[N];人民日报;2009年
6 陈香;“大学人文”高校遭遇尴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策 通讯员 霍秀芳;天津代表委员热议教育话题[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记者 陈婉婉 通讯员 姜磊磊;安徽文化列入高校课程[N];安徽日报;2010年
9 任荃;“科研道德”应纳入高校课程[N];文汇报;2008年
10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