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沉重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三农”所表现出来的触目惊心的现实,还因为它是中国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相互纠缠的结果和体现,因而成了久拖不决的世纪难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协调的根本问题之一。而且,我国的基本国情又决定了“三农”是一个我们永远回避不了而必须着手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因为如此,“三农”问题也是目前众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对此,关心“三农”的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献计献策,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然而,以往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脱离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樊篱,而罔顾“三农”问题的政治特性。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此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但直至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成功破解“三农”难题才见曙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农”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或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作为一个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大国,“三农”问题本身就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加之“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制度安排的结果,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单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肯定是不得要领的,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制度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可谓切中肯綮。从本质上看,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就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的过程。要实现城乡统筹、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即按照我国的国情,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征,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一次最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