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成像质量与X线照射水平的研究

王鹏程  
【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比较不同数字成像技术曝光量差别,确定数字化X线摄影的优化的曝光条件,研究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硬件配置对曝光量的影响,探索数字化X线成像过程中降低曝光量,提高影像质量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利用影像噪声研究CR摄影系统与常规屏片X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的差别,确定CR摄影的适宜曝光量。以数字成像系统对体模组织对比度、组织细节的分辩能力分析研究DR系统、CR系统成像质量的差别,数字化X线摄影时图像获取工作站显示器分辨率、显示器亮度等对照射剂量的影响。利用TRG体模的ROC曲线分析、研究不同平板探测器系统对影像质量、成像剂量的差别。确定DR摄影优化照射剂量的方法,研究骨盆DRX线摄影的优化剂量。利用低对比度体模研究DSA血管介入治疗,X线机管电压、管电流设置对血管检出能力的影响,根据不同成像条件下DSA体模及统计学体模影像质量、操作位置、散射线强度、体模表面剂量确定血管造影成像术的综合剂量优化方案。 结果不同组合的屏片系统,其维纳频谱(ws)在低频区差别明显,在高频区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CR摄影时,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影像噪声水平显著降低。在空间频率0.5lp/mm,为获得相同的WS值,CR系统的照射剂量大为是屏-片系统的1.4倍。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在低照射剂量条件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的CDRAD体模影像IQF值及ROC曲线AZ值差别有显著意义,在对比度、组织细节检测能力上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优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系统。在大照射剂量条件下,两系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R系统成像质量与曝光量密切相关,随着曝光量增加影像质量的改善呈非线性改变,腹部骨盆X线摄影时体模表面空气剂量超过0.63mGy,影像质量变化减缓。对于数字X线摄影系统,图像获取工作站配置会影响曝光量选择,所研究的普通显示器与高分辨率、高亮度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质量因子显著不同(p0.000)。对于数字化血管减影成像术,摄影参数(kVp、mAs、附加滤过、视野尺寸)、成像条件(成像方式、几何放大、影像增强器尺寸)的选择,对成像质量、表面入射剂量、操作位散射剂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血管造影系统,制定了三组优化方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耕;王宗成;;CR影像质量问题特征及评价[J];影像技术;2007年03期
2 蒋争春;;CR降低辐射剂量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3期
3 李泽洪;李祥林;王爱玲;于俊凤;由守斌;;CR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5期
4 眭贺;焦俊;魏渝清;曹军;胡建;;计算机X线摄影中影响软拷贝影像质量的伪影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胡建林;;数字化CR、DR与屏胶摄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6 杨东奇;谢元忠;;CR影像质量控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7 覃延;;移动DR系统在床旁骨骼系统摄影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19期
8 林永强;邢飞飞;郭保亮;;多种品牌DR和CR系统的影像放大率差异的比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骏;计算机X线摄影中的泌尿系结石(摘要)[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6期
10 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骨盆数字化X射线摄影曝光剂量的优化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5期
11 赵文前;岳莉;任勇刚;李欢迎;李勇;;移动DR和CR床旁胸部摄影临床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6期
12 洪常华;田震静;常立明;史世生;;床旁DR与CR进行胸部摄影的质量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0期
13 毛立华;;CR系统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14 朱华勇;樊树峰;徐胜;;与成像板相关的67幅CR图像伪影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8期
15 聂琴;孙睿;李莹娟;;数字化X线摄影在群伤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09期
16 涂益建;钟国康;;CR影像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年05期
17 王林;唐旭峰;;自带固定滤线栅成像板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学;2011年01期
18 蒋灿云 ,崔海燕 ,龚沈初;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的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6期
19 崔现成;陈为军;郝永;张宝华;付孝根;杨益;;探讨模糊数学在胸部X线摄影影像评价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年12期
20 杨旭峰;罗小梅;徐巧兰;吴腾芳;温醒伟;;CR床边摄影的质量控制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凡;黄开平;;儿童胸部CR摄影的影像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铭;卞桂香;;数字电影影像的质量评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孙峰;张梦龙;王树敏;;四肢长骨摄影时照射野大小对数字成像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铭;;传统和数字电影影像的质量评测方法探讨[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5 汪炜伟;;CR系统与床边X线摄影[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省绪;梁冰;戴晖;庄思永;;T颗粒乳剂的制备及其影像质量[A];卤化银影像材料及其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铭;卞桂香;;关注电影画面质量控制中的“节点”[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8 章伟敏;;数字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探讨[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章伟敏;王志康;孙建忠;;平板DSA和Ⅱ/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秦红勇;;AGFA CR系统影像伪影及解决对策[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鹏程;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技术成像质量与X线照射水平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敏;双源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计算机X射线乳腺摄影影像质量与剂量最优化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刘澜涛;不同乳腺摄影中影像质量与剂量的比较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李金霞;16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胡伟刚;MVCBCT影像质量及应用其图像进行剂量计算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李文华;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剂量测量及数字化图像处理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李德鹏;改善CR图像可视信息算法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
7 高佩红;CT诊断肠道疾病受照剂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0年
8 山海涛;原始影像管理及质量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9 郑彤;不同品牌3MP影像诊断显示器对孤立性肺结节识读影响的ROC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戴相昆;螺旋断层加速器MVCT影像质量分析及剂量重算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枫;新软件提高CT检查影像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王骏;医学影像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3 ;更轻 更小 更明亮[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佳能发布春季系列新品[N];计算机世界;2009年
5 云梦泽;拿什么“拯救”乳房[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赵荣军;佳能在京同时推出17款新品[N];消费日报;2009年
7 阿细;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8 谭;技嘉玛雅Ⅱ GV-R9500[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王骏;CR与DR成关注焦点[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HP scanjet 3570c[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