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大鼠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恢复缓慢的特点。不管何种临床类型缺血性卒中,大多数情况下急性脑缺血都会影响到脑白质。尽管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但神经胶质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却很少受到关注。由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与白质中富含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G),而且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髓鞘胶质细胞,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OLG对损伤具有易损性,因而OLG损伤对髓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纤维——白质的功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神经元一样,OLG对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及凋亡通路的激活等有高度敏感性。越来越多证据表明,OLG是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靶细胞之一,OLG对缺血有选择易损性,在缺血应激下导致早期髓鞘缺失。少突胶质谱系细胞对缺血缺氧的易损性表现为阶段特异性,不成熟的细胞较成熟细胞对缺血缺氧损伤更具易损性。OLG对缺血具有选择易损性意味着卒中后仅仅针对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保护治疗并不能获得明显的疗效。尽管NMDA受体拮抗剂在卒中治疗临床试验中不能改善患者预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可能与其不能防止OLG死亡和轴突损伤有关(两者均不表达NMDA受体),在保护神经元的同时兼顾地保护OLG显然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一、全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
方法采用SD大鼠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模型,4-VO后将大鼠随机分为2d、4d、7d、14d和28d五个时间点及假手术组,每组8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2d时即增高,至7d时达到高峰,14d时逐渐恢复,28d时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4-VO后2d、4d、7d有显著差异(P0.05)。
|
|
|
|
1 |
刘刚;戚艳红;杨德刚;陈应柱;田野;包仕尧;;脑缺血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1期 |
2 |
陈应柱;田野;张志琳;包仕尧;;茶多酚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3期 |
3 |
高小青;杜杰;杨朝鲜;吴岩;邓莉;袁琼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2期 |
4 |
杨军;杨琴;贾延劼;李傲;曾志磊;谢鹏;任俊伟;;相互间非接触性共培养对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5 |
聂海祺;李剑平;;成体骨髓细胞向神经细胞转化的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7期 |
6 |
朱汝森;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邹雨汐;杜谋选;;均一的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简捷获取[J];广东医学;2009年10期 |
7 |
曹明富;杨贤强;虞研原;;茶多酚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作用[J];中国茶叶;1992年01期 |
8 |
杨成峰,陈学敏,王桂珍;茶多酚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6年02期 |
9 |
陈群,毛瑞希,李雪玲;茶多酚对高凝状态心血管病人的抗栓作用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1996年05期 |
10 |
尹卫平,王天欣,孙曙霞;聚酰胺层析提取精制茶多酚新工艺[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1 |
海力茜,孙怀静,李之平;从绿茶中同时提取茶多酚和咖啡碱[J];卫生研究;1998年03期 |
12 |
柯永胜,赵振东,曹蘅,杨浩,纪勤炯,芮世宝,汤圣兴,黄家胜;茶多酚对血清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5期 |
13 |
罗非君,胡智,邓锡云,顾焕华,曹亚;茶多酚诱导鼻咽癌细胞caspase-3活化[J];癌症;2000年12期 |
14 |
刘滔滔,梁宁生,李艳,杨帆,陆益,黄仁彬,蒙子卿,张丽生;长期服用茶多酚对大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5 |
邵珠艳;灰色系统理论在茶多酚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6 |
马福坤;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对人体健康作用及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4年12期 |
17 |
陈华才,吕进,俸春红,芦永军,陈星旦;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多酚中总儿茶素含量[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8 |
赵和涛;茶及茶多酚在医学保健领域开发利用[J];蚕桑茶叶通讯;1995年03期 |
19 |
冯磊,余应年,陈星若;茶多酚对人羊膜上皮细胞FL系CYP1A1mRNA水平和转录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1996年06期 |
20 |
高永贵,杨贤强,周树红;试论茶多酚清除生物自由基的高效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