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经冠状动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陈绍良  
【摘要】: 目的:已有的研究证实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梗死后心肌的功能,但是尚未见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为此我们设计本前瞻性研究,以期系列观察研究经冠状动脉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并比较放射性心肌核素显像、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电机械标测测定存活心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方法: (一)实验研究:选用雄性家猪(购自于江苏省农科院畜牧研究院),体重介于20—30 kg。以球囊封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观察24 h后,存活者按心肌梗死造模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氯氨酮(25 mg/kg, IM)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用含肝素6000u的注射器抽取髂骨骨髓30 ml。用Ficoll-Paque (1.077 g/ml)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1500 rpm离心10 min,洗两次,将离心后的细胞打散并以1×107个/ml细胞接种在75cm2的培养瓶内。1天后去掉悬浮细胞,每3天换液,7-10天后当细胞近融合时,0.125%的胰酶消化,1000rpm离心5min,生理盐水洗2次,取1×107拟行注射的细胞,100目滤网过滤,重悬于含肝素2000u的5ml生理盐水备用。标记方法应用嘧啶的类似物溴化脱氧尿嘧啶(BrdU,Sigma公司)或荧光PKH26(Sigma公司),注射前2天,在培养液中加入10μmol/L的BrdU;部分猪,在注射前,给其MSC进行PKH26荧光染色。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细胞的表型。在心梗前、注入MSC前、处死前三个时间点,插入猪尾巴导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左室舒张末压(LVEDP,left end-diastolic pressure)、压力升高最大速率(+dP/dt,peak rate of pressure rise)和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 ,peak rate of pressure fall ),每次记录前需稳定15 min。在处死前,麻醉后送入核素室,静脉注射99Tcm-MIBI显像,行心电检测,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检测梗塞相对面积、心肌灌注评分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曲盛林;叶飞飞;朱一凡;王俊杰;;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后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年07期
2 郭丽君;;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与女性心肌缺血[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年04期
3 田小超;何青;;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年06期
4 王玉恒;;冠状动脉环与心肌缺血[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2年05期
5 邱妍妍;郭继鸿;;心肌内出血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21年04期
6 林德洪;邢波;吴淼;孙定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介素17水平与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05期
7 王立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心肌缺血[J];中国循环杂志;1999年05期
8 陈欣悦;王永梅;丁文虹;;致儿童心肌缺血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诊断路径[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年05期
9 侯禹辰;郭旭;蒋昆;张大庆;;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新观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年08期
10 何作祥;心肌SPECT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4年04期
11 Gorlin R;蔡迺绳;;心肌缺血发生中的血管动力学因素[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4年02期
12 丁楠;张佩生;梁雪;张普;王卫平;;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21年23期
13 陈志云;李敬红;麻新梅;李志勤;;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年02期
14 吕斌;没有症状的心肌缺血[J];现代养生;2005年06期
15 王亮;沈珠军;;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内出血[J];协和医学杂志;2020年02期
16 周文辉;熊志;柯岩;孔暑兵;赵志伟;;基于冠状动脉CTA定量计算与心肌缺血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年10期
17 贺诗岚;候雪婷;司雪霏;张晓丽;白鸿晖;韩红;李天亮;;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06期
18 刘雨薇;王衍;王一彪;曾玉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挽救指数的评测方法及应用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年09期
19 穆林;刘仁光;高航;;心肌桥与心肌缺血[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0 马骥良;;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J];中级医刊;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鲁端;;心肌缺血性后适应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展望[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鲁端;;心肌缺血性后适应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展望[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海凌;欧陕兴;;心肌存活的影像学方法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朱国英;丁燕生;李志明;许玉韻;胡大一;单德仲;侯挂华;洗俊玲;张钧华;汪丽慧;;冠状动脉内心电图——一种监测轻微心肌缺血的敏感方法[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冯智英;陈庆廉;;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监测与防治[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宁;王克强;李川勇;;心肌各向异性对心电仿真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冯智英;陈庆廉;;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监测与防治[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邱峰;励建安;;心肌缺血和有氧运动刺激猪血液中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周玉燕;丁华民;;夜间觉醒和起床触发心肌缺血的观察[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刘明春;李伟;;超声面积法检测正常人致密心肌与非致密心肌[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11 何怡华;李治安;张烨;谷孝艳;韩建成;陈建;王琳琳;冯天鹰;郭勇;;与心肌活检结果相对照的心肌淀粉样变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2 周罡;王楠;马丽雅;徐盛开;方砚;马慧元;方金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A];面向基层心率失常的规范化及心血管疑难重症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13 赵百亲;章明;朱家光;陈如坤;;心肌局部冷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4 刘志跃;王淑敏;王金锐;杨敬英;刘国辉;;心肌沿长轴运动位移参数对心梗患者左室局域功能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5 朱建华;黄朝阳;刘忠;李闪;;细胞外调节激酶的表达及活化在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6 祝光礼;周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7 臧益民;赵志青;;心肌缺血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8 史君;孙艳宏;王静;王星;范晓梅;纳仁高娃;张欣;李春跃;;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实验中的意义[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19 贾海明;贾彬彬;郭明亮;杨雯;米泰宇;乔小民;;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病人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2015年
20 潘波;杨成明;曾春雨;熊秀勤;王旭开;王红勇;;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早期抑制核因子-κB对心肌修复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绍良;经冠状动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周玖瑶;环维黄杨星D抗心肌缺血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张昊;小鼠心肌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分选与鉴定及他汀对心肌干细胞存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周裔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与心肌细胞钙/心肌肥厚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王爱兵;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6 周晓东;定量心肌缺血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
7 王铮;补骨脂酚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8 王元会;有氧运动对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9 崔畅;选择性纳米生物材料对再生心肌成熟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10 周大燕;喷射心肌打孔填充凝胶支架治疗犬心肌梗死[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1 杨军;应用自制声学造影剂经静脉心肌造影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2 张伟;双苯氟嗪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3 洪缨;小檗碱抗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4 李进嵩;舒张心肌粘弹性特性检测和分析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5 纵静;3,3’-双吲哚甲烷对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6 郑景辉;心血瘀阻证心肌微环境变化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7 张娜;心肌锚连重复蛋白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8 徐明;转录相关增强子-1在压力负荷心肌肥厚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的关键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19 招明高;5-羟色胺与心肌肥厚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0 刘洁;心肌梗死患者磁共振延迟增强序列中的心肌分割[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树恒;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顾劲扬;心肌缺血周负荷对兔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3 赫少清;色胺酮对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刘元标;家兔短暂心肌缺血后VEGF蛋白表达的空间规律[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5 赵长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5在心肌肥厚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20年
6 朱蓓蓓;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心肌干细胞的诱导作用[D];新乡医学院;2014年
7 王红;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评价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明奇;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声学造影自动心肌分割与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D];汕头大学;2021年
9 李佳;心肌缺血与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于林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郑州大学;2002年
11 杨黎晓;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干细胞的动态变化[D];新乡医学院;2017年
12 邱峰;心肌缺血和有氧运动训练诱导VEGF表达时间规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13 金挺剑;心肌缺血日负荷对兔冠状动脉侧支血流量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14 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学对比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5 李鑫辉;栝蒌薤白半夏汤对大鼠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16 路鹏;心肌短暂缺血后VEGF表达的时间规律[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17 苗田田;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肌自动定位与分割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
18 杨铮;慢性痛状态下心肌缺血易损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9年
19 吴俊标;环维黄杨星D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0 庞江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对冠心病夜间发作心肌缺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张思玮;一场心肌与时间的“赛跑”[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心肌缺血为何这么严重?[N];健康时报;2021年
3 通讯员 张学林 马高祥 姜晨 记者 程守勤;心肌肥厚关键启动因子找到[N];健康报;2021年
4 记者 衣晓峰;心肌补片有了“种子明星”[N];健康报;2020年
5 记者 衣晓峰 聂松义;心肌肥厚发生发展新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6 衣晓峰 记者 李丽云;我学者发现心肌肥厚发生发展新机制[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吴仲国;日研制出超小型人造心肌[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有种蛋白质能修复动物心肌[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刘慧;诱发心肌肥厚“开关”找到[N];健康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余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鉴別[N];河南科技报;2022年
1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 段晓宏;心肌有“挤奶症状”查CT[N];健康时报;2009年
12 王振岭;诱发心肌肥厚新基因被发现[N];健康报;2005年
13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杜巍巍 刘慧 卞洲艳;诱发心肌肥厚早期关键分子开关找到[N];科技日报;2016年
14 记者 张洁、通讯员 杜巍巍、沈岚;心肌扩张随时可能猝死 医生妙手一刀解忧[N];湖北日报;2004年
15 记者 冯丽妃;3D打印“心肌”体外存活6个月[N];中国科学报;2022年
16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董宇翔;缺氧诱导因子可调控心肌肥厚[N];健康报;2012年
17 记者 曲俊雅;肥胖确实影响心脏功能,因为心肌也胖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8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林夕夕;北京协和医院: 干细胞移植让梗死的心肌“再工作”[N];健康时报;2006年
19 特约记者 陆桂芳 通讯员 方序 鲁青;在跳动的心脏上“点射”加厚心肌[N];健康报;2015年
20 实习记者 徐秉楠;自体干细胞移植让心肌“起死回生”[N];健康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