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旋入钉与常规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比较研究
【摘要】:
一、目的: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一。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是常规两种内固定手段。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该病种鲜有报道。课题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从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为寻求一种肱骨干骨折更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推广使用。
二、方法:
(1)生物力学实验:12具新鲜湿润成人上臂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制成相同标准的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进行固定,进行抗轴向压缩、抗弯曲、抗扭转的强度和刚度等方面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2)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6年12月共收治89例肱骨干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35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4例)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30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率、肩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三、结果:
(1)生物力学试验方面:旋入钉抗压缩,抗旋转力学性能差于交锁钉,抗弯曲性能与交锁钉相近,但其各面的力学性能均强于加压钢板,且其应力遮挡率最小。旋入钉在抗压缩,抗弯曲,抗旋转力学性能符合生物力学需要,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求。
(2)临床方面:89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与加压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率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与加压钢板组、交锁髓内钉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组术后肩、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与加压钢板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四、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是坚强内固定和弹性内固定的有机组合,应力遮挡率低,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X线精确定位、损伤小、并发症率低,疗效好等特点,为治疗肱骨干骨折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
|
1 |
王琪;刘宪民;刘松波;韩文锋;曹艳;项良碧;;急诊闭合复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03期 |
2 |
趑吕国;袁珍贤;;掰腕致肱骨干骨折一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3 |
闫开文;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20例的经验总结[J];解剖与临床;1998年04期 |
4 |
赵友明,洪如康,王振文,徐华梓,池永龙;肱骨干骨折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J];伤残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
5 |
陈才平,冯水云,杨德兴,梁再跃,谭俊铭,吴群峰;肱骨干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4期 |
6 |
涂伟,徐煌;肱骨干骨折60例治疗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3年06期 |
7 |
黄文,陈衍尧,谢韶东,谢国雄,谭务华;单边支架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55例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8 |
刘克;郑钦洪;郭天明;姚关峰;李振鹏;;远端分叉式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9 |
秦卫兵;苗晋新;马剑;权威;艾合买江;阿合买提;依马尔;;旋入式自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新疆医学;2008年10期 |
10 |
付东宁;;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42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1期 |
11 |
游洪涛;小夹板加肩肘胸联合绷带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J];四川中医;1988年09期 |
12 |
路新海,张云庆;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60例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13 |
边涛,任素婷,胡洪良;矩形弹力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干骨折的体会[J];中医正骨;1999年07期 |
14 |
张新,郑瑞启;记忆合金抱骨器治疗肱骨干骨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
15 |
万小明,孙小波,肖锐,邓运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江西中医药;2004年12期 |
16 |
张玉期;闭合穿针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
17 |
符史发,尹庆水,章莹;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6例原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6期 |
18 |
赵延雷;杨琴;;自锁髓内钉逆行置入治疗肱骨干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5年06期 |
19 |
甄红军;;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肱骨干骨折15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6年01期 |
20 |
王慧;程鹏;朱珉珞;;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J];浙江临床医学;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