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地区野桑蚕抗药性测定及CYP6AU1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摘要】:
野桑蚕作为江浙蚕桑产区的主要害虫直接影响了当地的蚕桑生产。随着各地对桑园治虫施药量的加大,野桑蚕等桑树害虫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与昆虫抗药性的形成关系密切。
本研究以野桑蚕幼虫为研究材料,通过大量的毒力测定,建立敏感毒力基线,确定了野桑蚕敏感品系对江浙地区常用农药桑宝、敌百虫、敌敌畏的区分剂量。并以此监测江浙地区野桑蚕对常用农药的抗性,通过与实验室敏感品系监测结果的比对,得出野桑蚕对桑宝的抗性倍数为2.4~5.9倍,相应的抗性个体频率为5.5%~9.7%;对敌百虫的抗性倍数为2.3~5.8倍,相应的抗性个体频率为6.7%~16.7%;对敌敌畏的抗性倍数为1.1~3.0倍,相应的抗性个体频率为4.3%~22.7%。以上监测结果有助于指导各地桑园治虫的农药选用和用药方法。
本文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家蚕CYP6AU1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以野桑蚕中肠为材料提取mRNA,克隆了野桑蚕P450基因CYP6AU1。并与家蚕P450基因CYP6AU1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序列分析表明,CYP6AU1-W和CYP6AU1-H (为表述方便将家蚕和野桑蚕CYP6AU1基因分别标记为CYP6AU1-H和CYP6AU1-W)编码区长度相同,都为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7.3 kD,等电点为6.69。同源比较发现两者有18个碱基、2个氨基酸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8.8%和99.6%。这为进一步开展野桑蚕的抗药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家蚕抗性育种积累了有用的素材。
|
|
|
|
1 |
侯启瑞;李龙;陈涛;吴萍;李桂芳;;野三元蚕原种5龄体重和茧质性状比较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2 |
艾均文;薛宏;何行健;孟繁利;朱勇;向仲怀;;家蚕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1年08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