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浪男性频道”看男性社会性别变迁
【摘要】: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体在资讯传递和思想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的价值取向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性频道”展现的男性形象一方面体现了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对频道的定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男性社会性别的多元发展。首先,本文通过对新浪网“男性频道”的内容分析来看男性的社会性别的变迁。其次,本文从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男性社会性别变迁的动因。外来文化的传入、消费文化的兴起是“新浪男性”缘起的文化动因,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给“新浪男性”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最后,在分析“新浪男性”产生的动因的基础上,本文从正负两个方面来看其产生的社会意义。新浪男性频道塑造的男性形象给男性提供了参考的标准,一方面,这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男性自由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也给男性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对男性社会性别的多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
|
|
|
1 |
王云仙;;霍山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2 |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3 |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4 |
;社会性别敏感性指标[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5 |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6 |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7 |
管毓和;宋涛;;草海项目对社会性别的影响[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8 |
王丹;;大众传媒与性别塑造[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9 |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10 |
高小贤;江波;;引言:个案研究[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