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三维重建膝关节研究前交叉韧带等距点
【摘要】:
目的
1)通过MR膝关节三维重建模型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等距点的位置。
2)进行模拟手术,探讨等距点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 10名健康志愿者,10个膝关节。男性6名,女性4名。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生产的关节专用磁共振E-san,受试者侧卧位,髌骨下极位于线圈中心。分别于膝关节伸直位0°、屈曲30°、60°、90°、120°位进行扫描。将扫描后获得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标定各标记点及感兴趣点。
2)分别测量股骨上所有的感兴趣点与胫骨各点之间的距离,比较不同屈曲角度时,相同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变化值。最大变化值小于3mm的两点确定为等距点。
3)模拟出一个直径为7mm的圆柱体,代替重建的韧带,其起止点分别为不同的等距点,观察不同情况下此模拟物与股骨髁间窝顶及后交叉韧带间的关系。结果
10个膝关节的三维模型全部创建成功,A1-X、A2-X、B1-Y、B2-Y、C1-Z C2-Z、C3-Z这7个组合呈等距表现。经模拟手术提示,A1-X,A2-X,B1-Y均与股骨髁间窝顶或后交叉韧带相重叠,B2-Y有小部分的模拟物与股骨髁间窝顶相重叠。C1-Z、C2-Z、C3-Z的组合韧带过于垂直。
结论
B2-Y的组合(股骨在左膝1点钟,右膝11点钟,距离后缘骨皮质5-7mm处,胫骨点位于前交叉韧带止点中心)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最佳等距位置。
|
|
|
|
1 |
吴宇峰,苏培基,伍中庆,李军朋,张美超,李义凯;胫骨上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颈腰痛杂志;2004年03期 |
2 |
张建宏;;基于CT图像的人工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3 |
汪益;董启榕;陆守荣;郑祖根;金志高;;利用计算机三维空间测量技术研究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时内口位置的选择[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
4 |
张宇;郝智秀;金德闻;孙明学;;基于磁共振图像的人体膝关节三维模型的建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
5 |
张继良;史大鹏;藏卫东;阚晓静;;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三维成像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年01期 |
6 |
王大忠;余正红;周民强;李鉴轶;;3D膝关节模型的构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48期 |
7 |
李鉴轶;赵卫东;余正红;聂兰英;张关超;唐雷;欧阳钧;;膝关节关节软骨的三维构建[J];解剖学杂志;2007年06期 |
8 |
张美超,赵卫东,原林,李鉴轶,唐雷,钟世镇;建立数字化虚拟中国男性一号膝关节的有限元模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9 |
陈文栋;李彦林;许鹏;杨光;王国梁;马珂;李青;李晓林;曹斌;;正常人与尸体膝关节MRI二维图像重建前交叉韧带三维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11期 |
10 |
王岩,周飞虎,周勇刚,崔建;国人正常膝关节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及相关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
11 |
王如清
,黄胜
,巴奇
,贾中正
,丁建辉;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年06期 |
12 |
田有勇;张永红;;基于MRI图像胫股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9期 |
13 |
伍晓六;雷益;夏军;刘品霓;陈静;;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CT评价[J];海南医学;2011年13期 |
14 |
马捷;;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与关节镜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21期 |
15 |
王明山;邹会玲;孔令贵;王来旭;冯楠;;膝关节骨折功能重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
16 |
李鉴轶;焦培峰;张美超;赵卫东;聂兰英;;膝关节在体稳定性评价系统的建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06期 |
17 |
黄桂香;郭玉林;;MSCT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32期 |
18 |
陈前丽;万智勇;;16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2期 |
19 |
梁振华;陈兴明;;螺旋CT重建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20 |
潘哲尔;张纯武;李驰;朱雄白;黄小敬;陈雷;;基于MRI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模拟负载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