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于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理。
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7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而对照组的患者,同样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以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为主的西医康复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各进行一次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 Index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诊断、住院天数、性别。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住院天数和疾病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之间,在初始评定分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可以排除非治疗因素的影响,可以认为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2)治疗结果:①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NIHSS)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P<0.01。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A值、BI值和NIHSS分值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中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的改善值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NIHS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0.01<P<0.05。③在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其P>0.05;而治疗后,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内部,其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都有明显改善,P<0.01;并且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其0.01<P<0.05。
结论
(1)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能够显著地改善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改善患者的整体神经功能。
(2)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的中医和西医康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