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摘要】:
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已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分散决策权的重要主体。我国分税制改革推出后,在明显地强化和改善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由此引起地方政府的资金困境。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但是,由于对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立法规范和有效监管,地方政府形成了多头、无序的融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明里、暗里举债,显性和隐性债务负担日益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窘迫,偿债能力有限,债务风险日益突出,已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既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我国已无法避免,而且规模巨大、已形成风险,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公开面对、予以规范、加强管理。为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确保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必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那么如何预警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选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研究,希望能有助于风险预警,并采取相应对策,防御、降低风险。
第一章评述了国内外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第二章首先从债务负担和地方政府可支配资源两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界定,强调了地方政府双重主体身份,作为公共主体和经济主体,地方政府融资手段不同,由此形成的债务风险也不同。然后,从分权改革和地方政府竞争、行政管理体制缺陷、财政体制不完善、过度的市场化融资、债务管理缺乏规范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制。
第三章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的理论框架。指出从总体层面和项目层面相结合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基本框架,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内涵、预警目标、预警程序、预警方法,并定性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第四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分析了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和可支配资源现状,无论是流量经济资源,还是存量经济资源,都可以看出江苏省可用于抵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资源是很紧张的。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土地出让金、加强社会保险资金的监督管理、紧缩地方融资政策等无疑将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然后运用江苏省2000-2004年相关数据,在定性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建立实际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找出预警指标4个公共因子,分别是狭义债务风险因子、赤字风险因子、或有风险因子和收入结构风险因子。运用汤姆生因子得分法,得到公共因子以及风险临界值的得分,在此基础上借助神经网络理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对2005年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预警。
目前由于体制的原因,政府动力不足,所以,监控和预警赋之于实践并且法制化还远不能做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结果能否付诸于实施,防御、降低债务风险必须有相关制度建设配合。为此,本文第五章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建议。包括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组织体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法规化、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偿债基金制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结果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