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棉纤维的功能化改性

张峰  
【摘要】: 天然棉纤维,因具有手感柔软、可再生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吸湿性能优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领域,但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30~150g/l的无机盐来提高上染率和固色率,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服用过程中极易附着微生物,并为其繁殖和传播创造条件,从而造成纤维强力的损伤、产生污点和褪色、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甚至造成疾病的传播,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制备一种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HBP-NH2及其季铵盐HBP-HTC,并将其应用于棉纤维的功能化改性,以提高棉纤维的染色性能和赋予其抗菌性能。 以丙烯酸甲酯和二亚乙基三胺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HBP-NH2;然后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为改性剂,继续与HBP-NH2反应,制备了HBP-HTC。分别采用FTIR、1HNMR和GPC对产物结构和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HBP-NH2和HBP-HTC的溶解性能、紫外吸收性能及热性能等。 采用HBP-NH2水溶液直接改性棉织物以提高其染色性能,应用于部分活性染料的无盐染色,HBP-NH2直接法改性棉织物(HCF)取得了和未改性棉织物传统有盐染色相当的得色量、色牢度、匀染性能和透染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先用NaIO4将棉织物轻微选择性氧化,然后与HBP-NH2反应,制得HBP-NH2接枝法改性棉织物(HGCF);FTIR分析表明,氧化棉纤维中的醛基和HBP-NH2发生了反应,并以共价键结合;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HCF和HGCF表面HBP-NH2的吸附量约为1.52 mg/g和3.68 mg/g;应用于活性染料无盐染色,HGCF的K/S值、耐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和匀染性能均令人满意。同时研究了水溶液中HCF和HGCF纤维表面的ζ电位、活性染料染色热力学、染色动力学以及HCF和HGCF染色色光的变化等。 以E. coli和S. aureus为例研究了HBP-HTC水溶液的抑菌性能,HBP-HTC的最小抑菌浓度约为20 ppm;采用HBP-HTC水溶液浸渍法处理棉织物以赋予其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BP-HTC整理棉织物对S. aureus和E. coli的抑菌率分别为99.92%和99.66%;洗涤20次后,仍保留99.00%的抑菌率,体现了一定的耐久性。 以HBP-NH2和AgNO3为原料一步法制备了纳米银胶体溶液;分别采用FTIR、DLS、TEM、UV-vis和XRD表征纳米银的形成;纳米银的平均粒径约为5~30 nm。以S. aureus和E. coli为例研究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抗菌性能,纳米银最小抑菌浓度为3μg/ml。采用20 mg/l纳米银胶体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抗菌棉织物对S. aureus和E. coli的抑菌率分别为99.01%和99.26%,洗涤20次后,仍保留98.77%的抑菌率,体现了优异的耐洗性能;同时采用SEM和XPS分析了纤维表面纳米银的形态和化学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聚合物可应用于棉纤维的功能化改性,这不仅拓宽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其它纺织纤维的功能化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涛;范晓东;田威;黄怡;姜敏;;AB_2型β-环糊精功能单体及其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8年10期
2 王晶;周继亮;火文君;张爱清;张道洪;;超支化有机硅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1期
3 施孝英;;浅谈毛巾织品的抗菌处理[J];纺织装饰科技;2003年01期
4 王军;葛婕;徐虹;;载铜抗菌棉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2期
5 杜翠鸣;刘白玲;;大分子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皮革;2008年17期
6 腾晓旭;马威;张淑芬;;季铵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无盐染色行为[J];化工进展;2010年03期
7 钱崇濂;;酞菁素染料的棉纱线染色[J];染料与染色;1985年05期
8 贾瑞静;王潮霞;;阳离子改性剂及其在印染加工中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8年08期
9 田威;范晓东;孔杰;刘郁杨;张卫红;;基于环糊精的高度支化聚合物[J];化学进展;2010年04期
10 文水平;王秀丽;;精练酶GJB在棉氨针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J];针织工业;2006年11期
11 赵武斌;;浅析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J];江苏纺织;2007年07期
12 王格慧,宋湛谦;含杀菌、吸附双功能基棉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应用化学;2001年10期
13 张修强;;纯棉针织物染色色差的控制[J];印染;2007年01期
14 殷娟;杨周杰;邢建伟;贺江平;;纯棉织物微悬浮体染色[J];印染;2010年10期
15 李锦华;;竹棉氨纶汗布的染整工艺实践[J];针织工业;2006年10期
16 邱藤,唐黎明,庹新林,由虎,王晓工,刘德山;端基结构对超支化聚合物静电吸附自组装行为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17 王继英,仇满德,张荣珍,巴信武;超支化聚酯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J];胶体与聚合物;2004年01期
18 李胜方;付新建;付继芳;;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年06期
19 刘安军;强西怀;田灵;胡智锋;章川波;;异氰酸酯型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10期
20 王海侨;王换方;卢红斌;路春亮;李效玉;;一种新型超支化蓝光聚合物的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宁;谢刚;张彬;;无机粉体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2 聂颖;燕丰;;塑料抗菌剂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玉云;乔勇;蒋兴宇;;利用纳米技术的新型小分子抗菌剂[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戴承渠;舒军;;新型抗菌剂共混改性ES复合纤维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涛;;国内外抗菌剂的发展及其在PP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彭鹏;郝锋;丁浩;张兴旺;;抗菌涂料及其研究进展[A];2006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6年
7 朱梓园;张富强;李鸣宇;朱彩莲;郑学斌;;载银抗菌剂对种植体周炎致病菌抗菌效能研究[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方军;;一种新型的棉纤维校准塞在SJ175棉纤维气流仪中的应用[A];“经纬股份杯”2008’纺纱主机及关键器材、专件科技创新与应用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会利;陈旭;肖山;聂鑫;张梅;;稀土成核剂改性的无规共聚聚丙烯抗菌塑料的性能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柏长青;徐楚年;孙振元;贾君镇;;过氧化物酶对棉纤维发育的作用探讨[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对棉纤维的功能化改性[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强涛涛;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卫生性能的影响[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3 董文勇;基于超支化聚合物构建微/纳米结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文;荧光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廖峰;UV固化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二氧化硅杂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宁;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汤威宜;新型含氟涂层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8 朱勇清;棉纤维优先表达ABC转运蛋白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刘深;季铵盐型抗菌单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应用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孙晓毅;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及包结络合作用的自组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兵;抗菌搪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林;吉米沙星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季晓妮;添加不同抗菌剂对牙科石膏相关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剑;人防御素α(HD-α)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初步检测[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孙耀强;保鲜膜的制备及其在冬枣保鲜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6 罗志龙;纳米无机复合抗菌粉体的制备与抗菌陶瓷的开发[D];西北大学;2009年
7 唐宇华;D-π-A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和线型双给体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心克;环境敏感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鹏飞;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涂料上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于太保;新型抗菌剂的制备及在塑料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佳月;冰箱病菌比厨厕可怕![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路云;李毕忠跨越学者创业门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郭新华 张子勇;抗菌保鲜包装的应用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5年
4 ;铜-银双金属胶体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余闻;抗菌家具大势所趋[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蓝岚;谈谈抗菌家电[N];西南电力报;2000年
7 美仙;陕西研制成功微生物除臭抗菌剂[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赵明旭 王建清;天然纤维型鲜肉保鲜包装膜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9年
9 杨维骅;上海民光推出“赛尔芙”床品系列[N];中国纺织报;2008年
10 记者 蒋维胜;帮扶非棉纤维产业应对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