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

傅灵  
【摘要】: 语言接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因为在当今社会,语言的接触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的接触,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系统之间的接触关注不够。普通话与方言的接触就属于这种类型学差异较小的系统之间的接触,从接触的广度上来看没有哪种语言与方言的接触如此广泛。那么这种接触的表现和规律主要有哪些?会受到哪些重要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语音为切入点,以湘语的长沙话与普通话的接触为个案考察对象,通过对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长沙方言新派发音变化的调查分析,以及与上海、武汉方言口音普通话和方言新老变化的比较,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绪论,除了介绍语言接触与方言口音普通话及其研究的相关内容外,还说明了选题的相关情况。第一章对长沙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描写和比较。第二章到第四章是从普通话的角度通过方言口音普通话看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音类的角度分析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中由于音类差异而引起的错误,通过长沙话与普通话的音类比较,长沙话与普通话中古音演变的比较,分析了音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口音程度中音类错误的变化。第三章从音值的角度分析了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中音值错误和音值缺陷,总结了错误的变化以及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点。第四章对长沙、上海、武汉口音普通话进行了比较,总结方言口音普通话中的共性与个性,并探讨产生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原因。第五章主要是从方言的角度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对长沙方言新老差异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分析了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上海、武汉方言新老变化,对一些与语言发展规律不一致的变化进行分析。第六章对语言的强势成分与弱势成分,普通话与方言的接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余论部分对全文作了一个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与后续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第一,能够丰富长沙方言的研究资料,通过对长沙方言现在读音的调查,为长沙方言提供了最新的语言资料。第二,能够促进方言口音普通话的研究,从语音角度对长沙方言口音普通话进行如此深入详细的研究,本文是第一个。这一研究首先能为方言口音普通话提供比较翔实的一手语料,而且对今后方言口音普通话研究也能起到借鉴作用。第三,能够促进普通话与方言接触的研究,本文尝试从方言新老差异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从方言口音普通话看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为普通话与方言接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第四,能够对语音识别,尤其是方言区人所说普通话的识别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一、在语言中存在着强势成分与弱势成分,成分的标记性、相似性等都会对语言的成分的强势与弱势起到制约作用。二、语言的演变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在语言接触频繁发生的今天,外部因素在语言变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尽管内部因素的作用降低,但它仍然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山青;试论高校普通话语言环境的营造[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黄应秋;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与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3 陈淑萍;普通话课教学改革刍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李贞;共同语和标准语——对普通话定义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陈芳;方言理论指导推普实践的重要收获——评林连通、马重奇主编的《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许光烈;广州市普通话现状思考[J];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7 方小燕;论加强粤方言区普通话教育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8 曾凡芳 ,谭云;教师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4期
9 夏书章;说普通话[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9期
10 袁韬;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与巩固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1 袁耘毅;高校教师使用普通话心理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2 李英姿,李斌;小议高师生如何学习普通话[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3 太扎姆;高校普通话朗读测试失误简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14 孙颖瑞;师范生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现状调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15 蔡雪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普通话水平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6 赵洁婷;;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7 于海丹;;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8 杨洁;;“地方普通话”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9 李生慧;如何提高中师生的普通话水平[J];教学与管理;2003年12期
20 王耀辉;职校生普通话训练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平;;香港普通话教育的现状与展望[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童效杰;;潮州市小学生普通话现状调查[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恩秀;冯昀霞;;普通话强化培训实验研究报告[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海娜;;普通话沉浸课程增值效能及其提升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宏儒;;浦东公务员和教师普通话能力、行为和态度及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丽梅;;关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普通话训练的多维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周洋;谢凌云;;普通话朗读流畅水平的客观评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步新娜;;天津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及教学对策[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宁;孟子厚;;长治普通话双字词的调形结构分析[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陈潮忠;香港回归前后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安蕾;论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基本差异对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2 陆文颢;面向澳门旅游业的普通话教材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咏梅;关于地方普通话的产生动因、价值及未来趋势的探讨[D];广西大学;2012年
5 刘利平;凉山彝族自治州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现状调查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邵鹏飞;方言普通话和普通话的韵律比较及评测系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十日;论普通话的隐性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广;株洲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语调实验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勤倩;响水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樊晨宇;湘潭市区餐饮行业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D];湘潭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洪 华通;普通话再热香港[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柯杨;越来越多郑州人说普通话[N];河南日报;2006年
3 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玉梅;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教师普通话现状[N];铁岭日报;2007年
4 谢高飞 杨明远;导游强化培训普通话[N];张家界日报;2006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 李红卫;博士从教就可免考普通话?[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吕诺 孙浩;普通话流行折射香港人心回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立学校普及普通话的保障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张育泉;教师要做讲普通话的榜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潘国霖;加强测试管理 促进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赵来发;香港人普通话水平提高[N];光明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