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004-2009年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现状与动态研究

朱文华  
【摘要】: 竞技篮球作为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有其本身独特的魅力,其发展和实践离不开竞技篮球科研的进步,竞技篮球科研指导着竞技篮球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科学体系和竞技篮球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竞技篮球科研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04-2009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461篇竞技篮球科研论文从竞技篮球科研论文的数量、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一作者、立项项目、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段时间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2004-2009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竞技篮球科研论文呈波浪形变化,每年略有变化。以《北京大学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的发表数量最多。 2.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对CBA、中国男篮等方面;对后备人才培养、中国女篮、裁判、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方法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还是以传统的研究方法为主。竞技篮球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具有副高职称人员和讲师为主,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竞技篮球的科研论文是立项项目的少。 3.2004-2009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竞技篮球论文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选题比例不平衡,雷同研究比较多;创新性的研究少;科研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影响因素主要有:对竞技篮球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缺乏;科研队伍结构失衡。 4.2004-2009年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的特征有: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竞技篮球科研中。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的趋势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研究;对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并与体育实践密切结合;宏观研究、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为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的热点领域;竞技篮球科研的高度综合性研究成为主要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亮球;刘克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内外环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2 蒋自俭;张辉;;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社会学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3 辜德宏;刘伟一;王金稳;;竞技篮球的运动美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年01期
4 陈国慰;柳建庆;;再论竞技篮球运动规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章昉;;街头篮球运动对我国篮球文化影响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11期
6 姜召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现代竞技篮球项目探究[J];内江科技;2010年12期
7 辜德宏;刘雪勇;刘平;;中国传统文化对竞技篮球发展的消极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1年01期
8 常华;李长山;;江苏省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成云,吴恒星;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与发展趋势的再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波;冯洪;张道启;;我国竞技篮球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11 尹伟;;论篮球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与竞技篮球运动的关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3期
12 边挺;;浅析竞技篮球的功能[J];考试周刊;2008年52期
13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14 宫士君;;对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5 张孔军;;放客篮球VS竞技篮球:你会玩什么?[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2年05期
16 黄恬恬;;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17 李成玥;;竞技篮球运动中投篮准确度的探讨[J];大众商务;2010年08期
18 马文海;陈彬;;我国竞技篮球大学生观众群体变迁的理论分[J];大家;2010年10期
19 董好杰;;洛阳市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2期
20 柳建庆;;竞技篮球制胜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燕领;;困境与抉择——对中国竞技篮球风格的分析及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反思[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柳建庆;徐淑玲;;竞技篮球制胜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柳建庆;赵丹妹;张玉满;姜忠生;;CBA与NBA教练员人力资本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辉;郭永波;孙越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篮制胜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张凡涛;;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尧;我国高校竞技篮球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艳丽;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舒刚民;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5 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刘卫东;竞技篮球运动制胜规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郝家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建国后中国篮球科研阶段特征对中国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朱文华;2004-2009年我国竞技篮球科研现状与动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桑培虎;近十年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科研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宏;论竞技篮球运动节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磊;河南省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陈裕;竞技篮球效能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中孝;黑龙江省竞技篮球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9 张倡嘉;新中国体育思想演进下的竞技篮球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于永光;安徽省竞技篮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单磊;中国篮协再说“凤铝事件”,这回说清了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薛原;当“凤铝”初遇职业联赛[N];人民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