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再生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研究

熊思勇  
【摘要】: 以往国内外研究者将γ-射线辐照、超声波、多元醇、剪切应力等因素对家蚕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这些因素对天蚕丝素、柞蚕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主要探讨γ-射线、超声波、多元醇、剪切应力对天蚕丝素、柞蚕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影响,并与这些因素对家蚕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影响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丝素凝胶的形成机理。 通过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膜进行XRD、FTIR、DSC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的天蚕、柞蚕、家蚕丝素膜,其结晶结构及分子构象均未发生明显的改变;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丝素膜的热稳定性稍有下降,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 通过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凝胶进行XRD、FTIR测试,研究了不同功率的超声波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溶液胶凝时间及对最终形成的丝素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天蚕丝素溶液,当超声波功率小于400 W时,随着功率的增大,胶凝时间减小;当超声波功率大于400 W时,随着功率的增大,胶凝时间增大。而对于柞蚕丝素溶液,当超声波的功率小于500 W时,随着功率的增大,胶凝时间减小;当超声波的功率大于500 W时,胶凝时间急剧增大。对于家蚕丝素溶液,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胶凝时间急剧减小。超声波作用能加快丝素溶液中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但对最终形成的天蚕、柞蚕和家蚕丝素凝胶的结晶结构及分子构象的影响不显著。 通过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凝胶进行XRD、FTIR、Raman光谱测试,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多元醇(乙二醇,聚乙二醇600)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溶液胶凝时间及对最终形成的丝素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向丝素溶液中添加乙二醇还是聚乙二醇600,当添加比例小于300%时,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天蚕、柞蚕丝素溶液胶凝时间急剧减小;当添加比例大于300%时,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胶凝时间稍有增大。而对于家蚕丝素溶液,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胶凝时间急剧减小。多元醇的添加能加速丝素溶液中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但对最终形成的天蚕、柞蚕、家蚕丝素凝胶的结晶结构及分子构象均无明显影响。当乙二醇的添加量为300%时,丝素凝胶具有较均匀的孔隙。 通过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溶液进行CD测试及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凝胶进行XRD、FTIR测试,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溶液中分子构象、胶凝时间及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天蚕、柞蚕丝素溶液,随着剪切作用时间的增大,胶凝时间减小。而对于家蚕丝素溶液,当剪切作用时间小于45min时,随着剪切作用时间的增大,胶凝时间稍有减小;当剪切作用时间大于45min时,胶凝时间急剧减小。对于三种丝素溶液,在相同剪切作用时间时,剪切速率越大,胶凝时间亦越小;剪切作用时间越长,剪切速率越大,剪切作用后放置的时间越长,溶液中丝素分子β-折叠化的程度越高。剪切作用能加速丝素溶液中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但对最终形成的天蚕、柞蚕、家蚕丝素凝胶的结晶结构及分子构象均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γ-射线辐照处理对天蚕、柞蚕、家蚕丝素膜内分子构象及结晶结构均无明显影响,但使丝素膜的热稳定性、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下降。超声波、多元醇、剪切作用均能促进丝素溶液中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但对最终形成的丝素凝胶的分子构象及结晶结构均无明显影响。丝素凝胶的形成主要是丝素分子不断β-折叠化的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同隐,蔡再生,黄伟达;SDS-PAGE研究丝素蛋白的组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5期
2 方跃,邵正中,邓家祺,于同隐;利用桑蚕丝素蛋白制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04期
3 于同隐,蔡再生,黄伟达,施华芳,李宏杰;丝素蛋白亚基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7年05期
4 于同隐,梅娜,陈光,周平,邵正中,陈新,姚晋荣;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宗小红,周平,邵正中,王洪海,淳于利娟;再生丝素蛋白在水溶液中构象转变的Cu(Ⅱ)离子效应[J];科学通报;2005年11期
6 姚敏,贾生贤,金曙雯,陆树良,吴徵宇,朱德安;丝素蛋白对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7 徐永镇,徐新颜,徐静斐,吉鑫松,袁中一;丝素蛋白葡萄糖氧化膜在FIA系统的应用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7年03期
8 杨新林,王俐勇,顾晋伟,朱鹤孙;等离子体处理的丝素蛋白作为人内皮细胞培养基质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9 顾晋伟,杨新林,王俐勇,朱鹤孙;丝素蛋白膜表面的等离子体磺酸化及体外抗凝血性能[J];高技术通讯;2001年08期
10 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丝素蛋白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课题组 ,吴徵宇;丝素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11 田保中;CaCO_3-丝素蛋白膜的动态粘弹谱[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12 李苹,刘利萍,吴泽志,蔡绍皙;丝素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13 徐卫袁;朱贤;田守敬;严飞;葛建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中的生物学行为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5年04期
14 卢神州;李明忠;白伦;;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J];丝绸;2006年02期
15 朱俭勋;;从削口茧中提取天然丝素蛋白[J];今日科技;1988年05期
16 黄晨,徐新颜;固相酶丝素蛋白膜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17 陈芳艳;王伟贤;纪平雄;;丝素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广东蚕业;2004年01期
18 赵珍;陈立艳;赵晓军;;原子力显微镜下丝素纤维及丝素蛋白的形态结构研究[J];四川动物;2008年06期
19 陈玲;竺亚斌;李媛媛;刘玉新;俞珺瑶;;丝素蛋白在电纺丝法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0 朱晨辉;范代娣;马晓轩;薛文娇;惠俊峰;陈岚;段志广;麻璞;;类人胶原蛋白-丝素蛋白血管支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斯;强琳辉;颜静;崔学军;王洪艳;;静电纺丝法制备丝素蛋白/聚乳酸纤维膜及其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海玲;胡智文;赵丰;吴子樱;周旸;黄小芳;张殿波;杨海亮;;丝素蛋白/戊二醛对脆弱丝绸织物加固的工艺条件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滕超;王晓亮;薛奇;;丝素蛋白与蒙脱土复合体系的流变学表征[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4 王琳婷;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5 董怡萱;温新国;董品;梁劲伟;吴传斌;;丝素蛋白作为脂质载体的表征和评价[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6 卢明;刘一萍;陈超;;丝素蛋白改性维纶的染色动力学研究[A];2010年全国针织物及纱线染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阎海波;张雨青;马永雷;周丽霞;;胰岛素-丝素纳米颗粒结合物的生物合成及作为药物缓释系统的体外评价(英文)[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汪琦翀;朱良均;闵思佳;张海萍;;丝素蛋白合成高吸水材料的研究基础和前景[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9 陶咏真;徐卫林;鄢芸;;丝素纳米微晶的制备及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薛瑞;康天放;;基于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伟;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干法纺丝及后处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刘洪涛;含丝素肽链的聚氨酯纤维与纤维膜[D];东华大学;2011年
3 郑捷;丝素蛋白支架在尿道狭窄重建中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佘振定;基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的肝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王婷;生物大分子对碳酸钙结晶的调控及其机理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金媛;蚕丝的仿生纺丝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7 徐孝旭;无机纳米粒子/柞蚕丝素复合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崔西栋;以丝素蛋白颗粒行声带注射填充喉成形术的初步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白树猛;家蚕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的调控及其在组织修复材料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10 胡玮;胶原/丝素纳米纤维材料肝细胞培养与多功能生物人工肝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英;再生柞蚕丝丝素应用于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崔浩杰;丝素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唐圣奎;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复合超细纤维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查震源;丝素蛋白共聚改性聚L-乳酸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马新兰;丝素蛋白共混膜仿生制备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D];安徽大学;2010年
6 熊思勇;再生丝素蛋白结构转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董贵荣;丝素蛋白/明胶三维肝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8 蔡增晓;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用于皮肤组织工程[D];东华大学;2011年
9 沈锦玉;丝素蛋白/β-硅酸钙复合多孔支架的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青青;丝素蛋白纤维表层氨基酸对细胞粘附与生长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建勇;银离子改性丝素蛋白提高织物上染率[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吴徵宇;编织皮肤经纬[N];科技日报;2002年
3 单泠 张乐;我国科学家用蚕丝研制出新型“人造皮肤”[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单泠 张乐;我科学家用蚕丝研制“人造皮肤”[N];工人日报;2006年
5 单泠 张乐;我科学家用蚕丝研制出“人造皮肤”[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李长江;多肽非典催生的免疫新品[N];经济参考报;2003年
7 ;苏州制备出改性聚氨酯膜[N];今日信息报;2005年
8 欣华;苏州大学成功研制出丝蛋白人工皮肤[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教授 谷涌泉;搭桥新途径 小口径人造血管[N];健康报;2010年
10 孙宁华 周玉玲;我国丝蛋白人工皮肤研究取得突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