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颅内动脉瘤术前手术时机选择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初探

吕丙波  
【摘要】: 第一部分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分析 目的: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手术适宜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低分级组(Ⅰ~Ⅲ级,n=64)和高分级组(Ⅳ~Ⅴ级,n=18);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3d,n=45)、中期手术组(4~10d,n=20)、晚期手术组(≥11d,n=12),5例因再出血未手术。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转归。 结果:低分级病人中,早期手术组的转归良好(GOS 4~5分)率显著高于中、晚期手术组(96.3%对75%,P=0.031),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晚期手术组(22.2%对46.9%,P=0.049);中期手术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85.5%对41.7%,P=0.004),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30.0%对75.0%,P=0.027)。高分级患者均为早期手术,其转归良好率为55.6%。 结论:对不同分级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宜早期手术。 第二部分颅内动脉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初探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4项电生理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在16例动脉瘤手术中,常规开展SEP监测,另根据病情需要,试验性加做头皮EEG监测6例、BAEP监测3例、MEP监测2例,观察术中电生理信号改变与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 结果:11例患者术中未出现明显电生理信号异常改变,术后亦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中出现明显异常的电生理信号改变:1例有MEP异常,4例有SEP异常(1例伴有BAEP异常)。其中,电生理信号恢复正常的1例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而其他4例电生理信号未恢复正常者术后均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手术,SEP监测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而头皮EEG的监测价值则较为有限。在前循环动脉瘤手术中联合使用SEP、MEP监测,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中联合使用SEP、BAEP监测,可实时了解术中有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对于指导手术以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巧玉;陆陪松;湛利平;王鹏;张焱;陆新宇;陈波;;颅内多发性动脉瘤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J];江苏医药;2010年02期
2 肖敬波;;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J];安庆医学;2008年02期
3 顾凌燕;;颅内动脉瘤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4期
4 王丽华;;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9年16期
5 崔涛;;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5期
6 张政威;;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1964年12期
7 江自强;;颅内动脉瘤现代诊疗技术[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4期
8 刘承基;颅内动脉瘤的常规手术会造成脑损伤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9 魏民,赵继明,刘洪;经股动脉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1999年19期
10 徐如祥,段传志,田喜光,李铁林;开颅手术处理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报告[J];解剖学研究;1999年02期
11 严琪,李玉保,杨志敏,田芳镇;10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云南医药;1999年04期
12 赵卫,庞瑞麟,孙学进,李莉媛,后嘉麟,黄建强,向述天,姜永能,胡正琴;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云南医药;2000年02期
13 赵继宗!100050;我国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14 王道奎,张振兴,王增武,王玉亭,王吉吉,黄文波;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5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年23期
15 张彩峰;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45例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6 张华平,叶应湖,陈谦学,许永刚,胡克琦;动脉结扎法诱导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年02期
17 张之营,赵继宗,宗绪毅,王硕;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04年02期
18 龚碧珍;;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7期
19 张佳栋;PG Courtheoux;;血管内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体会[J];中原医刊;2006年20期
20 于兰冰;王硕;赵元立;赵继宗;;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贡志刚;吕丙波;蒋佩龙;葛玉元;张荣俊;;颅内动脉瘤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初探[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选民;徐霖;李小力;;3D DSA与常规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于丽丽;戴敏;;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围术期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祝向东;周峰;周景义;应广宇;许景;陈高;张建民;;儿童颅内动脉瘤6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何学雄;林震旦;;颅内动脉瘤的自然发生史认识[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毛海英;陈志仁;梁妍;方昊;吴祥才;佟影;;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CTA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李春华;;旋转DSA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孙堂胜;魏世辉;武琛;;颅内动脉瘤与眼部改变的关系[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孙堂胜;魏世辉;武琛;;伴有眼部症状的颅内动脉瘤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德秀;李春华;赵年;夏进东;;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佟丹;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在国人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家亮;颅内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鲁刚;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卢海涛;颅内动脉瘤发生与治疗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罗望池;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祝源;颅内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因子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丙波;颅内动脉瘤术前手术时机选择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兴华;介入栓塞治疗80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与经验[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崔景余;颅内动脉瘤5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温玉东;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短中期复发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柯锐钿;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王双全;雌激素缺乏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赵勇;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凌峻;Th17免疫应答参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何宗泽;NF-κB和MMP-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10 尹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2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白毅;用AR值比用瘤体大小衡量破裂风险更有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杨凯艳;颅内动脉瘤引发脑出血的“定时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6 于骅琴;显微外科技术将在新世纪得到更快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李华;我市首次采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N];自贡日报;2010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 石祥恩;血管搭桥 巧治颅内动脉瘤[N];健康报;2009年
9 张鹏 谢峰;肝脏手术有望完全避免术中输血[N];健康报;2009年
10 驻沪记者 魏赟;关注动脉瘤 清除脑中炸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