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是卫矛科南蛇藤属的一种多年生灌木,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丘陵浅山区。作为传统的杀虫植物,苦皮藤根皮具有杀虫活性,可以防治某些蔬菜害虫。为充分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苦皮藤的药用部位,寻找苦皮藤新的活性成分,我们系统研究了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分。
应用多种现代分离纯化方法和技术,从苦皮藤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包括:1H-NMR、13C-NMR、EI-MS、1H-1H COSY、HSQC、HMBC、NOESY等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成分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G-01);1β,2β-二乙酰氧基-8α,13-二异丁酰氧基-9β-苯甲酰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2β-diacetoxy-8α,13-diisobutanoyloxy-9β-benzoyloxy-4α,6α-dihydroxy -β–dihydroagarofuran,G-02);1β,2β,6α-三乙酰氧基-4α-羟基-8β,13-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2β,6α-triacetoxy-8β,13-diisobutanoyloxy-9α-benzoyloxy-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G-03);1β,2β,6α-三乙酰氧基-4α-羟基-8β-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13-异戊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2β,6α-triacetoxy -8β-isobutanoyloxy-9α-benzoyloxy-13-(α-methyl)-butanoyloxy- 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 -uran,G-04);1β-异烟酰氧基-2β,6α-二乙酰氧基-4α-羟基-8β,13-二异丁酰氧基-9α-呋喃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picolinoyloxy-2β,6α-diacetoxy-8β,13-diisobutanoyloxy- 9α-furanoyloxy-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G-05);1β-异烟酰氧基-2β,6α-二乙酰氧基-4α-羟基-8β, 13-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picolinoyloxy-2β,6α-diacetoxy-8β,13-diisobutanoyloxy-9α-benzoyloxy-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G-06);1β,6α-二乙酰氧基-2β-烟酰氧基-4α-羟基-8β,13-二异丁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6α-diacetoxy-2β-nicotinoyloxy-8β,13 -diisobutanoyloxy-9α-benzoyloxy-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G-07) ;1β,2β,6α-三乙酰氧基-4α-羟基-8β,13-二异戊酰氧基-9α-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β,2β,6α-triacetoxy-8β,13-di(α-methyl)-butanoyloxy-9α-benzoyloxy-4α-hydroxy-β–dihydroagarofuran,G-08);槲皮素(quercetin,G-09);儿茶素(catechin,G-10);表儿茶素(epicatechin,G-11);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G-12);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G-13);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G-14);卫矛醇(dulcitol,G-15)。其中化合物G-05、G-06、G-07为新化合物,G-0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
|
|
1 |
吴文君,王明安,朱靖博,周文明,胡兆农,姬志勤;杀虫植物苦皮藤毒杀成分的研究[J];有机化学;2002年09期 |
2 |
慕岩峰;孙晓昱;;苦皮藤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
3 |
刘文虎;贺殿;阴新强;刘毅;;4-(2-乙酰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酸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癫痫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1年03期 |
4 |
杨华;胡兆农;彭大勇;吴文君;;6个β-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
5 |
朱靖博;孙晓昱;慕岩峰;;苦皮藤β-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醇酯类化合物分离及结构解析[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6 |
邵思常;2,3-去氢-9β一苯甲酰氧基-β-沉香呋喃烯丙型氧化反应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7 |
刘文虎;王仕宝;刘毅;;4-(2-乙酰氧基苯甲酰氨基)丁酰胺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2年11期 |
8 |
巫文静;鲁润华;师彦平;;两种硝基苯甲酰胍化合物的振动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4期 |
9 |
王明安,陈馥衡,周长海;一个倍半萜的晶体结构[J];农药学学报;2001年02期 |
10 |
禤砾;新N-苯甲酰-N-芳基脲的杀虫活性研究[J];农药译丛;1996年03期 |
11 |
朱靖博;慕岩峰;;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
12 |
胡瑞祥,张漫波,梁福沛,周忠远;N-苯甲酰-L-精氨酰胺的晶体结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3 |
熊振湖,张秀文,樊体强;苯甲酰巯基乙酰三甘氨肽的合成[J];天津化工;1997年01期 |
14 |
李福绵,顾忠伟,冯新德;丙烯酸β-羟基γ-(邻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丙酯的合成及其聚合[J];高分子通讯;1981年05期 |
15 |
黄立静;李娣;李国芳;陈敏;谢吉民;袁新华;;3,6-二苯甲酰苊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世界;2009年11期 |
16 |
禹筱元,陈传兵,汪焱钢;苯甲酰氨基三氮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7 |
马峰;葛存旺;刘松林;宋丽萍;;镇静药苯甲酰苯巴比妥合成工艺改进[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年03期 |
18 |
李耀先,刘福安,黄化民;N-取代苯甲酰氨基酸合成的新方法[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
19 |
李举平;;4—苯甲酰联苯的合成(摘要)[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20 |
李保国;李逢泽;;某些取代苯甲酰氧基二茂锆化合物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