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额叶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SAH大鼠额叶组织TGF-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72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制成SAH模型后分为SAH亚组和ND亚组,各亚组再分为1d、3d、5d、7d、14d组(n=6)。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学变化,评价脑血管痉挛;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额叶脑组织TGF-β1和TβRⅠ、TβRⅡ的表达。
结果自SAH 1d开始,基底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5d、7d时最为明显。TGF-β1表达自SAH 1d增高,3d达高峰,5d、7d下降,14d基本正常。TβRⅠ表达自SAH1时增高,5d、7d达高峰,14d下降;TβRⅡ表达自1d增高,3d达高峰,5d、7d下降,14d接近对照组。ND各组病理学与SAH组无明显差异,5d、7d时,TGF-β1表达增加,TβRⅠ表达减少,TβRⅡ表达增加;而1d、3d、14d时,两组的TGF-β1、TβRⅠ和TβRⅡ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1、SAH后基底动脉发生了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提示SAH后CVS存在。2、SAH后额叶脑组织中TGF-β1和TβRⅠ、TβRⅡ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并与CVS有关,提示TGF-β1和TβRⅠ、TβRⅡ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3、ND对SAH后基底动脉的病理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能通过增加SAH后脑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内Ca2+超载,对缺血脑组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对TβRⅠ和TβRⅡ表达比例的调整,可能是其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