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分化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趋化性迁移研究

郑彦文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扩散和浸润的特性,即使经过外科手术切除,并辅以放疗或化疗,也难以彻底治愈。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追踪逃离常规治疗的散在瘤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而且能够趋向胶质瘤及多种趋化因子迁移,从而成为治疗胶质瘤的理想载体细胞。然而MSCs定向迁移的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尤其是MSCs分化状态与迁移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分化状态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的趋化性迁移。 本研究首先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s,体外扩增培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生长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对BMSCs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BMSCs为长梭形,增殖速度快,表面抗原CD29、CD90、CD106呈阳性,CD34、CD45为阴性,并且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证明分离培养的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BMSCs。 随后通过丁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ol, BHA)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诱导BMSCs成神经分化,即先用10 ng/ml bFGF预诱导24 h,再用200μM BHA和2% DMSO诱导5 h,最后用含有N2的H-DMEM维持培养。观察该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β-III-tubulin及NSE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未分化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预诱导24 h后,胞体稍有收缩,边缘变得不齐整;诱导5 h,胞体收缩成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强,有突起伸出;维持培养18 h后,细胞出现3个或更多突起;维持培养48 h,细胞突起更为复杂,出现二级分叉,突起长度增加,与其他细胞的突起相互接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estin与β-III-tubulin的表达都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诱导5 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显著下降;而NSE阳性细胞比率在诱导期以及维持前期都很低,到维持48 h显著升高;GFAP在整个诱导分化过程中始终为阴性。 接着运用Dunn chamber装置研究了BMSCs及成神经分化不同状态BMSCs向HGF的趋化性迁移,计算细胞迁移速率和迁移效率。结果显示,在趋化性迁移实验中,即外槽加入不同浓度HGF、内槽只加L-DMEM时,细胞的迁移速率没有变化,迁移效率随着HGF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对照组(内外槽均只加入L-DMEM)相比,50 ng/ml及100 ng/ml HGF均显著提高了细胞的迁移效率,但两者之间没有差异。当内外槽均加入50 ng/ml HGF,细胞的迁移速率及迁移效率与对照相比无差异,表明HGF能够诱导BMSCs定向迁移。接着我们研究了成神经分化的BMSCs向HGF的趋化性迁移,结果显示外槽加入50 ng/ml HGF未能改变分化各点细胞的迁移速率,但显著提高了未分化、预诱导24 h、诱导5 h及维持48 h细胞的迁移效率,表明成神经分化的BMSCs向HGF的趋化迁移能力与其分化状态密切相关。用PI3K抑制剂LY294002(30μM)预处理1 h的BMSCs进行趋化迁移实验,外槽加入HGF后,细胞迁移效率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显著降低,即LY294002阻断了HGF诱导BMSCs的定向迁移,证明PI3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HGF诱导BMSCs的定向迁移过程。 最后,通过改变Rac1的表达水平,观察BMSCs随机迁移行为及HGF诱导的定向迁移行为的变化。发现Rac1过表达后,BMSCs迁移速率及趋向HGF的迁移效率显著提高;干扰Rac1表达后,迁移速率及趋向HGF的迁移效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Rac1调节BMSCs的迁移速率,并且参与介导HGF诱导BMSCs的定向迁移过程。 以上结果表明,HGF能够趋化BMSCs的定向迁移,PI3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这一过程;成神经分化的BMSCs趋向HGF的迁移能力与其分化状态密切相关。Rac1调节BMSCs迁移速率,并且介导HGF诱导BMSCs的定向迁移。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SCs的定向迁移机制及临床应用BMSCs进行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俞悦;王学浩;;人全长H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23期
2 楼晓;宫恩年;商丰元;魏成刚;施志超;汪劲松;吴祖泽;郭子宽;;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探索性研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3 申勤勤;代华平;戴建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6期
4 俞悦;王学浩;;经phoenix细胞包装含人全长HGF基因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及体外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5 黄雅静;孙万军;孙琪云;王冬梅;艾辉胜;;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s及转染效果检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朱月蓉;邢继成;韩萍;邱红;;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7 边莉;郭子宽;艾辉胜;王华;孟二红;吴祖泽;王立生;;HGF基因修饰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年04期
8 宫恩年;楼晓;商丰元;魏成刚;施志超;汪劲松;袁丽珍;王立生;郭子宽;;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股骨头坏死[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3期
9 龚翊;龙琼先;杨芳;李俊;黄芸;高建鹏;;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细胞诱导条件的筛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10 刘滋康;靳继德;何梓铭;秦宜德;郭子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后的促进鸡胚血管新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年04期
11 林泽伟;陈斌;倪勇;;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12 吴海城;陈明春;;慢病毒载体介导hHGF基因在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11期
13 任红英;赵钦军;刘拥军;卢士红;李妍涵;韩忠朝;;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8年30期
14 钟晓琳;万居易;王忠琼;李昌平;胡莲;;瘀胆血清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西南军医;2010年01期
15 刘滋康;具星爱;靳继德;秦宜德;郭子宽;;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肢体血管新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16 安伟德,胡祥,曹亮,王金晶,刘巨超,李力,宋旭华,徐迎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8期
17 孙荷;董学君;张卉;张国荣;邵健忠;项黎新;;HGF和FGF4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18 闫俊卿;韩涛;朱争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类肝细胞的分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15期
19 郭建新;许予明;赵国强;张瑞;宋波;张世杰;张世峰;李京红;;小鼠SRY同源盒基因SOX1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C_3-SOX1的构建[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年01期
20 朱少芳;何援利;付霞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超微结构[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红;陈光辉;;地黄低聚糖对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志明;龙星;李健;魏丽丽;龚忠诚;房维;;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与疼痛物质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董学君;陈烨;邵健忠;张国荣;项黎新;;细胞因子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跨越分化肝细胞的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杜凤移;王皓;杨树龙;赵绘存;杨英;杨军;;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勇;张西正;郭春;魏严;李瑞欣;徐晓莹;张永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心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张颢;陶艳玲;邱林;张伯龙;马军;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一种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9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李杰平;孔佩艳;李佳丽;朱丽丹;孔祥敬;曾东风;刘红;王庆余;彭贤贵;陈幸华;张曦;;纯化的自体CD34+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克隆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于美娇;系统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刘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朱雅姝;Flk-1~+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吴桂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熊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体外转染兔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转化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苗宗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梁伟;人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抗DNA损伤物质影响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彦文;不同分化状态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趋化性迁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陈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茜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体外重建角膜后板层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唐子滨;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复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后外侧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马兰兰;不同胎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丽;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月 王琳;空军总医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救治小脑萎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艾素;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治疗获突破[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记者 李颖通讯员 崔莹;胚胎发育早期神经分化的“开关”发现[N];科技日报;2007年
6 张泓;生物医药,2008新突破[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7 徐机玲;姜跃进;我国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记者 王春;我学者认知一个新的蛋白质结构域[N];科技日报;2004年
9 记者 白毅;血液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杨阳腾;北科生物:让干细胞创造医学奇迹[N];经济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